荆州—津澧—常德高铁(简称“荆常高铁”)是一条连接湖南省和湖北省的跨省高铁,属于呼南高铁部分段,建设“荆常高铁”,将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铁运输压力,降低襄常高铁建设成本,带动鄂西南及湘西北经济较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协同崛起。
目前,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大重要节点城市的荆州、津澧新城和常德之间还没有高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建设荆州—津澧新城—常德高铁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一、现状
2017年7月,襄常高铁预可研获中国铁路总公司(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复,推荐西线方案(襄阳—荆门—宜昌—常德);2018年上半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可研报告编制(西线方案)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由于湖南湖北两省在线路走向方面存在分歧,前期工作进展缓慢。2019年以来,常德市政府与国铁集团、湖北省铁路办、荆州、襄阳及湖南省发改委汇报和对接,初步达成由襄阳经荆门、荆州至常德的线路方案(以下简称“东线方案”)。
二、襄常高铁采用东线方案的优势
1.东线方案节约投资,施工难度小。根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初步测算,西线方案由襄阳经荆门、宜昌至常德,我省境内预计正线长129公里,需投资205亿元,线路以穿越山区居多,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大;东线方案由襄阳经荆门、荆州至常德,我省境内预计正线长99公里,投资139亿元,线路平直且沿线多为平原,相比西线方案减少里程约30公里,节省投资约66亿元,线性更加平顺,施工难度小。
2.东线方案社会经济效益好于西线方案。东线方案沿线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其中我省境内辐射澧县、津市、临澧、安乡、武陵和鼎城,受益人口400多万。
3.东线方案更惠及民生。东线方案正线长约357公里,比西线方案减少里程约58公里,按照每公里增加票价0.5元测算,票价减少约29元,乘车时间更短,有利于老百姓出行。
此外,东线方案还有利于加快津澧融城,形成澧水流域中心城市;有利于优化常德铁路网布局,进一步改善洞庭湖区交通条件。
三、目前动向
2019年以来,常德市领导已多次带队赴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和省委省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与湖北省铁路办、襄阳市、荆州市、铁四院等单位,就襄常高铁实施东线方案进行沟通对接。进展十分顺利,选择东线方案推进襄常高铁建设条件成熟。
1、常德及荆州工作情况。11月8日,两市领导在荆州专题就“襄荆荆常”铁路项目召开座谈会,达成三个方面共识: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专人加强工作联系、信息共享,定期会商项目推进有关事宜。二是两市分别争取省里支持。三是继续深化项目研究,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荆州市采取“以桥促路”的策略,启动了李埠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工可研究,计划年底完成项目立项,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湖北省工作动态。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荆门至宜昌铁路(沿江高铁),2020-2021年启动襄阳至荆门、荆门至荆州铁路建设工作。关于襄常高铁走向问题,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支持规划建设“襄荆荆常”高铁。2018年湖北省政府以29号专题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启动荆州至常德高铁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继续加强与湖南省发改委对接,开展荆州至常德铁路前期规划研究。2019年6月,“襄荆荆常”高铁作为打造长江立体综合交通走廊项目写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的意见》。
3、湖南省工作动向。12月12日,常德市铁路办赴省发改委汇报襄常高铁建设相关工作,省里表示2020年将优先开展三条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铁路前期工作,即长赣(长沙至江西赣州)、襄常及铜吉铁路(贵州铜仁至吉首)。省主要领导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向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汇报衔接,同意列入明年前期工作重点储备项目计划。目前长赣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开工建设;铜吉铁路里程较短,三条铁路中优先级靠后;襄常高铁将成为我省继长赣铁路后优先推进项目。
4、国铁集团计划。9月11日,市委书记周德睿带队赴国铁集团进行汇报衔接,请求国铁集团在襄常高铁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关心,国铁集团拟分段建设襄常高铁,线路方案考虑缩短线路里程和节省投资,尽可能取直。12月初,湖北省发改委会同荆州市政府专题向国铁集团相关领导汇报,国铁集团拟同意建设李埠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并要求开展工可研究,争取年内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
四、建议
1、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与湖北省的沟通衔接,形成合力,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汇报,争取国家部委支持襄常高铁走东线,就该方案重新调整预可研。
2、省里在长赣铁路之后,优先安排襄常高铁建设,争取2020年完成前期工作,2021年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