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12 19:40 编辑
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尊敬的湖北省文物局: 看到2020年9月11日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为湖北省文物局挂牌新闻甚慰,知国家文物局对湖北省文物考古的重视。至今月余未查到湖北省文物局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信箱之类新网新站新媒体。查到的湖北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12日一年多无一更新。多年来本人一直关注湖北省各地的文物考古,系统深入研究发现荆楚文化源头楚国丹阳及近五十年来湖北省很多考古中存在考古专家发表在专业学刊的考古成果与出土文物文字不符把很多王侯级墓葬人名字考错等严重失实考古问题。一直很想给湖北省文物局建议反映却无法联系上不得已特发此信致意。 一、研究发现光化县五座坟汉墓为娄寿墓及家族墓群:四十七年前的1973年由湖北省考古所杨权喜主持发掘老河口市光化县五座坟汉墓,虽然出土有论定墓葬人身份的青铜印章,而考古专家却不以偻字偻氏印章为依据,而是仅据墓葬出土器物数量年代张冠李戴的推论为萧何曾孙酂候庆之墓?快五十年了一直未能准确论定五座坟墓葬人?2020年8月22日本人经过深入研究破译五座坟印章为“偻玄考印”的娄寿印章,并破译系列与《光化县志》记载与娄寿家族娄敬娄攸相符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等青铜镜铭文,取得近五十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如海昏候刘贺印章一样论定五座坟墓葬人的确凿文字证据。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研究论证或进一步发掘五座坟补充验证。 二、发现谷城县尖角墓群为谷伯候赢绥墓:十一年前的2009年谷城县冷集镇固封山尖角墓群出土有带铭文的青铜壶,遗憾被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鉴定为与铭文笔画不符的危子矰壶得出墓葬人为“危子墓”。2015年谷城县尖角墓考古简报被湖北省考古专家考证为楚国贵族的楚墓。十年之后2019年1月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举办“老河口域楚国丹阳暨伍子胥故里文化研讨会”之际,我受中国地质大学伍颖教授之邀研究谷城县尖角墓青铜壶铭文以求寻找伍举墓的线索。深入研究后发现谷城县尖角墓青铜壶铭文中根本没有考古专家论定的蒍薳陒危文字笔画结构,破译发现被湖北考古专家考成楚国蒍氏宗族墓的危字,实为赢子、绥子、赢绥种壶,首次在谷城县境内发现与谷国历史相符的谷伯候赢绥之墓,发现谷城县文物局寻找百年的谷伯候墓揭开谷伯候墓葬之谜。谷国地盘上湖北考古专家考出与土文物不符和楚国贵族墓的失实考古大错。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对谷城县冷集尖角墓青铜壶铭文进一步论定,对已被盗掘的尖角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补充验证谷伯赢绥墓相关联的文物考古证据澄清迷失的谷国疆域历史。 三、老河口发现楚方城系列确证:楚方城是中国长城之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981年来河南省在南阳、平顶山叶县、方城县、南召县、鲁山县等25个县区发现了很多石磊的城寨遗迹。2000年8月25日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为南召题“长城之父”。2011年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为方城县大关口楚长城题“天下第一古长城”。就这样两个远离汉江、汉水300多里根本不可能是唇齿相依的所谓楚国楚方城被河南南召和方城县抢去,至今四十年来湖北省的考古专家、楚长城、楚方城专家没有真正发现和拿出夺回楚方城的反驳证据。2009年湖北省文物局启动的“楚长城遗迹是否存在 鄂启动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不在汉江以东的楚国地盘上寻找楚方城,而是跑到汉江以西的古房陵庸国郧国彭国之地的十堰竹山、竹溪、房县、保康、郧县、丹江口进行大量的摸底儿调查,声势浩大的楚长城资源调查恰恰遗漏了汉江以东的老河口北境楚方城调研成遗憾。2016年10月1日老河口的汉水楚长城楚方城系列研究获得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副会长的重视,安排《十堰晚报》记者专程到老河口找到我航拍了老河口汉江七里岩傅家寨、禹家寨三尖山到朱连山二劈山杏山之间的楚长城分布,终于全面掌握汉水、山险、楚方城、楚长城寨的具体分布,捋清争论千年的荆阮、冥阨、连堤等历史疑问,绘制出汉水楚方城城池与军事防御分布地图揭开楚方城研究之谜。楚方城系列词条被百度百科、头条百科、360百科引用结束争论千年的南辕北辙楚方城之争,为湖北省抢回被河南抢走四十多年的楚方城。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重启汉水楚方城遗址调查和考古发掘,全方位还原《左传》记载的汉水楚方城科学论定楚方城地望彻底平息楚方城之争。 四、研究发现曾国考古中很多与出土文物文字不符的失实错误:近现代以来,湖北省考古专家非常重视随州周围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等与曾国有关的考古发掘了几千座曾国古墓,出土很多带铭文的青铜器及编钟。遗憾的是发现湖北省考古专家公布的曾国考古简报成果中,存在很多如曾候得、曾候求、曾候舆、鱼夫人、芈加等王侯夫人墓的名字都考错的严重错误,及没有完全捋清曾国青铜器长篇铭文内容的情况下,仅根据不确切的“左右文武”发布了很多与出土文物铭文文字实际内容不符的失实错误信息(搜索参看:关于发现楚曾谷国竹简青铜铭文系列考证严重错误问题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开信随州曾国内容)。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严谨系统的对曾国出土文物的所有铭文文字及已经发现的考古错误系统综合的进行进一步严格公正的考古论证,真正对出土文物和曾国历史负责,用出土文物文字证据真实还原不见历史记载的曾国历史。 五、发破译安岗霸王坟竹简发现鬻拳墓发现霸王坟墓葬群为楚武王陵:二十八年前的1992年老河口市发掘仙人渡安岗霸王坟墓葬群,出土有可以论定墓葬人姓名身份墓葬年代的竹简文字,距今快三十年湖北考古专家一直未论定墓葬人。2018年4月24日我在老河口博物馆第一次查看到霸王坟竹简文物并收到馆长提供霸王坟早期竹简照片,深入研究破译出关键的纪年竹简发现霸王坟M1号墓竹简文字内容与《左传》记载鬻拳生事相符,首次发现为鬻拳墓的确凿文字证据并根据竹简文字左传记载推论出未发掘的双冢子霸王冢为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重大研究发现。三年前已发表破译安岗霸王坟M1-1楚简老河口发现鬻拳墓楚武王楚文王之墓系列研究文章,遗憾至今未得到湖北省考古专家的重视。 关于破译鬻拳墓发现安岗霸王坟为楚武王陵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楚武王楚文王墓是湖北省考古专家发掘考古五十年来的首次发现。因为楚武王卒葬于伐随之初的途中,经过四十年考古发掘随国在随州随县随枣走廊已经得到考古专家论证无疑。如果发掘安岗霸王坟墓群的双冢子、霸王冢、大冢子找到为楚武王、楚文王墓的文字文物证据,即能印证鬻拳墓也能充分论定双冢子、霸王冢是楚武王陵楚文王墓之外,也是论定春秋早期楚国丹阳、郢都迁徙路线关键节点,依据楚武王墓及当时楚国尚未灭掉周临的邓国谷国鄾子国等地望,是准确找到和论定楚国五十里丹阳地望的重要辅证。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古文字专家对安岗霸王坟墓竹简进行严格公正的专家论证,如认定破译文字正确无误的话及时纠正已经公开的考古研究错误。尽快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已遭严重干扰破坏的霸王坟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新出土文物进一步验证霸王坟是否是楚文王墓楚武王陵。 发现霸王坟已遭严重干扰破坏多年的说明:2019年6月13日上午,本人带领湖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专家专程考察安岗霸王冢,考察发现霸王冢冢子堆发掘前,曾掏空冢子西北方地面以下至顶部为窑口,作为仙人渡安岗砖瓦窑厂的窑身制作砖瓦烧窑多年,至今可见当年烧窑熏黑硬化变质的窑身内壁,看后大为震惊。因为烧窑时需好几天连续不停的大火焚烧,长期大火产生温度很高的高温烘烤过程和后期浇水转釉过程,每烧一窑砖瓦需要一个烧浇反复,如此长年累月周而复始长期如此的烧窑及浇水多年,使霸王冢长期处于忽干忽湿的烧窑环境下,这对霸王冢大墓以内的温度、湿度、饱水度等墓葬内部环境会造成很严重的长期人为干扰破坏。考古专家都知道地下漆木器的保存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分析霸王冢遭遇烧窑这种长期超高温高湿循环作业的恶劣环境破坏,对地下文物已经造成致命毁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实地考察安岗霸王冢发现,霸王冢窑口内的西壁已经坍塌出一个豁口外,受长年暴露风雪侵蚀雨水冲刷周围现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研究认为,为楚墓的安岗霸王坟墓内漆木器埋入地下两千多年后又遭遇烧窑的忽干忽湿的干扰破坏多年境况令人堪忧,自发现这个严重问题后一年多来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亟需湖北省文物局尽快制定抢救方案对霸王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再拖下去的话霸王冢内很多文物就有可能化为灰烬一件都抢救不回来了?如果这样的话对霸王坟和楚文化研究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这一存在多年的重大安全隐患已经造成无法弥补不可挽回的毁坏性严重损坏,如不及时采取抢救性补救保护发掘措施的话遗恨千古之外无异于盗墓犯罪对文物的破坏。 六、发现荆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地望在老河口的山水地理历史证据:最讽刺的是号称荆楚文化之源的湖北,解放以来楚国丹阳也是湖北省考古专家重中之重的考古重点,遗憾的是经过七十多年考古发掘至今考古专家连楚国丹阳到底在哪儿的方向都没有找对?湖北以楚国丹阳为主的荆楚文化考古存在连汉东汉西不分楚文化源头南辕北辙的大方向错误。几十年来湖北考古专家把楚国灭权国、灭卢国、罗国后楚国晚期才迁徙到达的荆州300里大荆山作为五十里楚国丹阳的荆楚文化之源,存在误导大众对楚文化正确了解认知严重影响制约了湖北省楚文化准确定位和规划发展,造成多年来全国多省市无休止争抢荆楚之源、楚国丹阳地望等楚文化研究的混乱局面。 其实老河口在未破译安岗霸王坟竹简的六七年前,就发现楚国丹阳在老河口的重大线索,经过多年考察现已系统找到从源头到源尾的丹水流域、楚国丹阳在老河口的山水、地理历史、与诸侯临国疆域关系、清华简《楚居》记载相符的大量确凿证据,并能如北斗卫星及GPS定位一样分毫不差的准确划分出以汉水丹水为界东西南北纵横五十里楚国丹阳地望,并找到接续楚国丹阳的酂县酂阳历史,能准确合理解释楚国伐申灭邓、朝秦暮楚等与800年楚国疆域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关系。 自1966年京山苏家垄发掘曾候墓54年来,湖北省的考古专家们,在随州、枣阳等随国曾国的地盘上进行大量的考古发掘,发掘86座随州枣树林春秋墓发掘65座叶家山西周墓、106座京山苏家垄曾国墓,发掘29座枣阳郭家庙曾国墓、66座随州文峰塔曾侯墓,60余座义地岗墓群等发掘近千座曾国墓,考来考去没跑出地名为随州市随县诸侯国为随国的疆域周围,虽从中发现部分曾楚渊源关系证据却未发现楚国到底在曾国之东西还是南北证据? 湖北的考古专家寻找汉东之国的楚国和丹阳,很奇怪的是不在汉江以东寻找而是跑到汉江之西古彭国保康县发掘考古几十年犯了严重考古方向错误,挖到几个碎瓦片就敢说找到楚国丹阳证据闹出常识性考古笑话。郢都城的考古发掘湖北考古专家在明明是楚灭的罗国宜城市楚皇城遗址、在古权国的沙洋县纪南城等地来来去去发掘四十年,一直没找到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遗址的文物证据。在被楚国灭亡的诸侯国里如何能考出楚国早期证据? 细节决定成败。其实28年前湖北已经在老河口发掘出土证明春秋早期鬻拳墓楚武王陵的楚简考古证据。只是考古专家一直未正确破译竹简文字,造成近三十年来湖北的楚文化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一直没有隶定楚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武王陵及楚国迁徙路线。找不到楚国丹阳地望就不能还原早期楚国分封建国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找不到楚国郢都?找不到楚国云梦?造成荆楚之地的湖北省一直被动的与其它省市多年争抢楚文化之源却拿不出过硬的文物考古证据,根本原因是湖北考古专家们未正确研判楚国丹阳演变史,更严重的是对于新的研究发现不闻不问明知错了也不愿意接受承认,这样的考古如何能够取得楚国考古的实质性进步?作为湖北省的考古专家捋不清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在哪儿这很滑稽可笑之极。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从丹水古河道的山水、地理、历史、楚临国疆域全方位综合考察论定荆楚文化之源的五十里楚国丹阳地望。 中国文字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象征,从象形文字至今五千年传承有序。古文字考古出点错误在所难免,专业的考古专家能连续考错如此多字令人难以置信?古人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为人为学的学研之道。本人所发现与研究均有符合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千年汉字演变的传承依据,愿意接受湖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严格核查检验论证。 湖北省文物局为了研究曾国历史文化,能在随州发掘千座古墓研究曾国令考古人羡慕。我作为破译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竹简发现鬻拳墓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第一个发现者,特别建议湖北省文物局慎重对待关乎几千年历史文化是非对错的荆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及霸王坟、五座坟、尖角楚墓、楚方城、曾国考古等系列新的研究发现,迅速抢救发掘霸王坟墓即能准确隶定楚文王墓、楚武王陵在哪儿?也能捋清自秦始皇灭楚后迷失争论两千多年的楚国丹阳地望问题,论定早期楚国郢都地望等一系列乱套的楚文化研究问题,让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为湖北省文化旅游和经济建设服务。 建议人:老河口市卧马居 李敦彦 2010年10月12日
参考图:
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图
以汉江汉水为界划分出的汉东之国楚国曾国邓国申国与汉西之国谷国卢国彭国夔子国庸国等诸侯国分布图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发掘墓葬与现存冢子分布图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墓群曾做窑厂的霸王冢子窑洞窑口实况图
破译光化县五座坟汉墓出土娄寿青铜印章印文译文对比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