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276|回复: 9

[热点评述] 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12 1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12 19:40 编辑


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尊敬的湖北省文物局:
    看到2020年9月11日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为湖北省文物局挂牌新闻甚慰,知国家文物局对湖北省文物考古的重视。至今月余未查到湖北省文物局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信箱之类新网新站新媒体。查到的湖北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12日一年多无一更新。多年来本人一直关注湖北省各地的文物考古,系统深入研究发现荆楚文化源头楚国丹阳及近五十年来湖北省很多考古中存在考古专家发表在专业学刊的考古成果与出土文物文字不符把很多王侯级墓葬人名字考错等严重失实考古问题。一直很想给湖北省文物局建议反映却无法联系上不得已特发此信致意。
    一、研究发现光化县五座坟汉墓为娄寿墓及家族墓群:四十七年前的1973年由湖北省考古所杨权喜主持发掘老河口市光化县五座坟汉墓,虽然出土有论定墓葬人身份的青铜印章,而考古专家却不以偻字偻氏印章为依据,而是仅据墓葬出土器物数量年代张冠李戴的推论为萧何曾孙酂候庆之墓?快五十年了一直未能准确论定五座坟墓葬人?2020年8月22日本人经过深入研究破译五座坟印章为“偻玄考印”的娄寿印章,并破译系列与《光化县志》记载与娄寿家族娄敬娄攸相符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等青铜镜铭文,取得近五十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如海昏候刘贺印章一样论定五座坟墓葬人的确凿文字证据。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研究论证或进一步发掘五座坟补充验证。
    二、发现谷城县尖角墓群为谷伯候赢绥墓:十一年前的2009年谷城县冷集镇固封山尖角墓群出土有带铭文的青铜壶,遗憾被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鉴定为与铭文笔画不符的危子矰壶得出墓葬人为“危子墓”。2015年谷城县尖角墓考古简报被湖北省考古专家考证为楚国贵族的楚墓。十年之后2019年1月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举办“老河口域楚国丹阳暨伍子胥故里文化研讨会”之际,我受中国地质大学伍颖教授之邀研究谷城县尖角墓青铜壶铭文以求寻找伍举墓的线索。深入研究后发现谷城县尖角墓青铜壶铭文中根本没有考古专家论定的蒍薳陒危文字笔画结构,破译发现被湖北考古专家考成楚国蒍氏宗族墓的危字,实为赢子、绥子、赢绥种壶,首次在谷城县境内发现与谷国历史相符的谷伯候赢绥之墓,发现谷城县文物局寻找百年的谷伯候墓揭开谷伯候墓葬之谜。谷国地盘上湖北考古专家考出与土文物不符和楚国贵族墓的失实考古大错。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对谷城县冷集尖角墓青铜壶铭文进一步论定,对已被盗掘的尖角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补充验证谷伯赢绥墓相关联的文物考古证据澄清迷失的谷国疆域历史。
    三、老河口发现楚方城系列确证:楚方城是中国长城之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981年来河南省在南阳、平顶山叶县、方城县、南召县、鲁山县等25个县区发现了很多石磊的城寨遗迹。2000年8月25日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为南召题“长城之父”。2011年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为方城县大关口楚长城题“天下第一古长城”。就这样两个远离汉江、汉水300多里根本不可能是唇齿相依的所谓楚国楚方城被河南南召和方城县抢去,至今四十年来湖北省的考古专家、楚长城、楚方城专家没有真正发现和拿出夺回楚方城的反驳证据。2009年湖北省文物局启动的“楚长城遗迹是否存在 鄂启动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不在汉江以东的楚国地盘上寻找楚方城,而是跑到汉江以西的古房陵庸国郧国彭国之地的十堰竹山、竹溪、房县、保康、郧县、丹江口进行大量的摸底儿调查,声势浩大的楚长城资源调查恰恰遗漏了汉江以东的老河口北境楚方城调研成遗憾。2016年10月1日老河口的汉水楚长城楚方城系列研究获得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副会长的重视,安排《十堰晚报》记者专程到老河口找到我航拍了老河口汉江七里岩傅家寨、禹家寨三尖山到朱连山二劈山杏山之间的楚长城分布,终于全面掌握汉水、山险、楚方城、楚长城寨的具体分布,捋清争论千年的荆阮、冥阨、连堤等历史疑问,绘制出汉水楚方城城池与军事防御分布地图揭开楚方城研究之谜。楚方城系列词条被百度百科、头条百科、360百科引用结束争论千年的南辕北辙楚方城之争,为湖北省抢回被河南抢走四十多年的楚方城。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重启汉水楚方城遗址调查和考古发掘,全方位还原《左传》记载的汉水楚方城科学论定楚方城地望彻底平息楚方城之争。
    四、研究发现曾国考古中很多与出土文物文字不符的失实错误:近现代以来,湖北省考古专家非常重视随州周围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等与曾国有关的考古发掘了几千座曾国古墓,出土很多带铭文的青铜器及编钟。遗憾的是发现湖北省考古专家公布的曾国考古简报成果中,存在很多如曾候得、曾候求、曾候舆、鱼夫人、芈加等王侯夫人墓的名字都考错的严重错误,及没有完全捋清曾国青铜器长篇铭文内容的情况下,仅根据不确切的“左右文武”发布了很多与出土文物铭文文字实际内容不符的失实错误信息(搜索参看:关于发现楚曾谷国竹简青铜铭文系列考证严重错误问题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开信随州曾国内容)。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严谨系统的对曾国出土文物的所有铭文文字及已经发现的考古错误系统综合的进行进一步严格公正的考古论证,真正对出土文物和曾国历史负责,用出土文物文字证据真实还原不见历史记载的曾国历史。
    五、发破译安岗霸王坟竹简发现鬻拳墓发现霸王坟墓葬群为楚武王陵:二十八年前的1992年老河口市发掘仙人渡安岗霸王坟墓葬群,出土有可以论定墓葬人姓名身份墓葬年代的竹简文字,距今快三十年湖北考古专家一直未论定墓葬人。2018年4月24日我在老河口博物馆第一次查看到霸王坟竹简文物并收到馆长提供霸王坟早期竹简照片,深入研究破译出关键的纪年竹简发现霸王坟M1号墓竹简文字内容与《左传》记载鬻拳生事相符,首次发现为鬻拳墓的确凿文字证据并根据竹简文字左传记载推论出未发掘的双冢子霸王冢为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重大研究发现。三年前已发表破译安岗霸王坟M1-1楚简老河口发现鬻拳墓楚武王楚文王之墓系列研究文章,遗憾至今未得到湖北省考古专家的重视。
    关于破译鬻拳墓发现安岗霸王坟为楚武王陵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楚武王楚文王墓是湖北省考古专家发掘考古五十年来的首次发现。因为楚武王卒葬于伐随之初的途中,经过四十年考古发掘随国在随州随县随枣走廊已经得到考古专家论证无疑。如果发掘安岗霸王坟墓群的双冢子、霸王冢、大冢子找到为楚武王、楚文王墓的文字文物证据,即能印证鬻拳墓也能充分论定双冢子、霸王冢是楚武王陵楚文王墓之外,也是论定春秋早期楚国丹阳、郢都迁徙路线关键节点,依据楚武王墓及当时楚国尚未灭掉周临的邓国谷国鄾子国等地望,是准确找到和论定楚国五十里丹阳地望的重要辅证。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古文字专家对安岗霸王坟墓竹简进行严格公正的专家论证,如认定破译文字正确无误的话及时纠正已经公开的考古研究错误。尽快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已遭严重干扰破坏的霸王坟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新出土文物进一步验证霸王坟是否是楚文王墓楚武王陵。
    发现霸王坟已遭严重干扰破坏多年的说明:2019年6月13日上午,本人带领湖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专家专程考察安岗霸王冢,考察发现霸王冢冢子堆发掘前,曾掏空冢子西北方地面以下至顶部为窑口,作为仙人渡安岗砖瓦窑厂的窑身制作砖瓦烧窑多年,至今可见当年烧窑熏黑硬化变质的窑身内壁,看后大为震惊。因为烧窑时需好几天连续不停的大火焚烧,长期大火产生温度很高的高温烘烤过程和后期浇水转釉过程,每烧一窑砖瓦需要一个烧浇反复,如此长年累月周而复始长期如此的烧窑及浇水多年,使霸王冢长期处于忽干忽湿的烧窑环境下,这对霸王冢大墓以内的温度、湿度、饱水度等墓葬内部环境会造成很严重的长期人为干扰破坏。考古专家都知道地下漆木器的保存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分析霸王冢遭遇烧窑这种长期超高温高湿循环作业的恶劣环境破坏,对地下文物已经造成致命毁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实地考察安岗霸王冢发现,霸王冢窑口内的西壁已经坍塌出一个豁口外,受长年暴露风雪侵蚀雨水冲刷周围现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研究认为,为楚墓的安岗霸王坟墓内漆木器埋入地下两千多年后又遭遇烧窑的忽干忽湿的干扰破坏多年境况令人堪忧,自发现这个严重问题后一年多来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亟需湖北省文物局尽快制定抢救方案对霸王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再拖下去的话霸王冢内很多文物就有可能化为灰烬一件都抢救不回来了?如果这样的话对霸王坟和楚文化研究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这一存在多年的重大安全隐患已经造成无法弥补不可挽回的毁坏性严重损坏,如不及时采取抢救性补救保护发掘措施的话遗恨千古之外无异于盗墓犯罪对文物的破坏。
    六、发现荆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地望在老河口的山水地理历史证据:最讽刺的是号称荆楚文化之源的湖北,解放以来楚国丹阳也是湖北省考古专家重中之重的考古重点,遗憾的是经过七十多年考古发掘至今考古专家连楚国丹阳到底在哪儿的方向都没有找对?湖北以楚国丹阳为主的荆楚文化考古存在连汉东汉西不分楚文化源头南辕北辙的大方向错误。几十年来湖北考古专家把楚国灭权国、灭卢国、罗国后楚国晚期才迁徙到达的荆州300里大荆山作为五十里楚国丹阳的荆楚文化之源,存在误导大众对楚文化正确了解认知严重影响制约了湖北省楚文化准确定位和规划发展,造成多年来全国多省市无休止争抢荆楚之源、楚国丹阳地望等楚文化研究的混乱局面。
    其实老河口在未破译安岗霸王坟竹简的六七年前,就发现楚国丹阳在老河口的重大线索,经过多年考察现已系统找到从源头到源尾的丹水流域、楚国丹阳在老河口的山水、地理历史、与诸侯临国疆域关系、清华简《楚居》记载相符的大量确凿证据,并能如北斗卫星及GPS定位一样分毫不差的准确划分出以汉水丹水为界东西南北纵横五十里楚国丹阳地望,并找到接续楚国丹阳的酂县酂阳历史,能准确合理解释楚国伐申灭邓、朝秦暮楚等与800年楚国疆域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关系。
    自1966年京山苏家垄发掘曾候墓54年来,湖北省的考古专家们,在随州、枣阳等随国曾国的地盘上进行大量的考古发掘,发掘86座随州枣树林春秋墓发掘65座叶家山西周墓、106座京山苏家垄曾国墓,发掘29座枣阳郭家庙曾国墓、66座随州文峰塔曾侯墓,60余座义地岗墓群等发掘近千座曾国墓,考来考去没跑出地名为随州市随县诸侯国为随国的疆域周围,虽从中发现部分曾楚渊源关系证据却未发现楚国到底在曾国之东西还是南北证据?
    湖北的考古专家寻找汉东之国的楚国和丹阳,很奇怪的是不在汉江以东寻找而是跑到汉江之西古彭国保康县发掘考古几十年犯了严重考古方向错误,挖到几个碎瓦片就敢说找到楚国丹阳证据闹出常识性考古笑话。郢都城的考古发掘湖北考古专家在明明是楚灭的罗国宜城市楚皇城遗址、在古权国的沙洋县纪南城等地来来去去发掘四十年,一直没找到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遗址的文物证据。在被楚国灭亡的诸侯国里如何能考出楚国早期证据?
    细节决定成败。其实28年前湖北已经在老河口发掘出土证明春秋早期鬻拳墓楚武王陵的楚简考古证据。只是考古专家一直未正确破译竹简文字,造成近三十年来湖北的楚文化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一直没有隶定楚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武王陵及楚国迁徙路线。找不到楚国丹阳地望就不能还原早期楚国分封建国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找不到楚国郢都?找不到楚国云梦?造成荆楚之地的湖北省一直被动的与其它省市多年争抢楚文化之源却拿不出过硬的文物考古证据,根本原因是湖北考古专家们未正确研判楚国丹阳演变史,更严重的是对于新的研究发现不闻不问明知错了也不愿意接受承认,这样的考古如何能够取得楚国考古的实质性进步?作为湖北省的考古专家捋不清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在哪儿这很滑稽可笑之极。
    建议湖北省文物局:从丹水古河道的山水、地理、历史、楚临国疆域全方位综合考察论定荆楚文化之源的五十里楚国丹阳地望。
    中国文字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象征,从象形文字至今五千年传承有序。古文字考古出点错误在所难免,专业的考古专家能连续考错如此多字令人难以置信?古人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为人为学的学研之道。本人所发现与研究均有符合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千年汉字演变的传承依据,愿意接受湖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严格核查检验论证。
    湖北省文物局为了研究曾国历史文化,能在随州发掘千座古墓研究曾国令考古人羡慕。我作为破译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竹简发现鬻拳墓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第一个发现者,特别建议湖北省文物局慎重对待关乎几千年历史文化是非对错的荆楚文化之源、楚国丹阳及霸王坟、五座坟、尖角楚墓、楚方城、曾国考古等系列新的研究发现,迅速抢救发掘霸王坟墓即能准确隶定楚文王墓、楚武王陵在哪儿?也能捋清自秦始皇灭楚后迷失争论两千多年的楚国丹阳地望问题,论定早期楚国郢都地望等一系列乱套的楚文化研究问题,让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为湖北省文化旅游和经济建设服务。
                                                   建议人:老河口市卧马居 李敦彦
                                                   邮  箱:937401519@qq.com
                                                           2010年10月12日
参考图:
《 2020 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小图.jpg

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图

2020 老河口市汉江古河道汉东 汉西诸侯国疆域吩咐卫星地图. X.jpg

以汉江汉水为界划分出的汉东之国楚国曾国邓国申国与汉西之国谷国卢国彭国夔子国庸国等诸侯国分布图

安岗霸王坟 M1、M2 M3 M4 分布图 标准图.jpg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发掘墓葬与现存冢子分布图

霸王坟 窑洞图.jpg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墓群曾做窑厂的霸王冢子窑洞窑口实况图


破译光化县五座坟汉墓出土娄寿青铜印章印文译文对比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13 09: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能争分夺秒的尽快抢救遭遇做窑厂烧烤多年破坏的老河口安岗霸王坟霸王冢,请看到此文文物考古专家老师将这封“关于发现楚曾谷国及楚方城五座坟霸王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第一时间转交给湖北省文物局为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13 1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救性发掘保护作为砖瓦窑厂烧烤多年的安岗霸王冢墓迫在眉睫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13 18:35 编辑


抢救性发掘保护作为砖瓦窑厂烧烤多年的安岗霸王冢墓迫在眉睫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2018年4月24日我在老河口博物馆第一次查看到霸王坟竹简文物并收到馆长提供霸王坟早期竹简照片,深入研究破译出关键的纪年竹简发现霸王坟M1号墓竹简文字内容与《左传》记载鬻拳生事相符,首次发现为鬻拳墓的确凿文字证据,并根据竹简文字左传记载推论出未发掘的双冢子、霸王冢为楚文王墓、楚武王陵以来,一直非常关注安岗霸王坟楚墓的研究动向。特别是2019年6月13日上午,我带领湖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专家专程考察安岗霸王冢,发现霸王冢冢子堆发掘前,曾掏空冢子西北方地面以下接近墓葬棺椁墓室至冢子顶部为窑口,作为仙人渡安岗砖瓦窑厂的窑身制作砖瓦烧窑多年,至今可见当年烧窑熏黑硬化变质的窑厂内壁,看后大为震惊。
    因为烧窑时需好几天连续不停的大火焚烧,长期大火产生温度很高的高温烘烤过程和后期浇水转釉过程,每烧一窑砖瓦需要一个烧浇反复,如此长年累月周而复始长期如此的烧窑及浇水多年,使霸王冢长期处于忽干忽湿的烧窑环境下,这对霸王冢大墓以内的温度、湿度、饱水度等墓葬内部环境会造成很严重的长期人为干扰破坏。考古专家深知地下漆木器的保存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分析霸王冢内墓室遭遇烧窑这种长期超高温高湿循环作业的恶劣环境破坏,对地下文物一定是致命毁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实地考察安岗霸王冢发现,霸王冢窑口内的西壁已经坍塌出一个豁口外,受长年暴露风雪侵蚀雨水冲刷周围现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研究认为,为楚墓的安岗霸王坟墓内漆木器埋入地下两千多年后又遭遇烧窑的忽干忽湿的干扰破坏多年境况令人堪忧,自发现这个严重问题后一年多来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亟需湖北省文物局尽快制定抢救方案对霸王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再拖下去的话霸王冢内的很多文物就有可能化为灰烬一件都抢救不回来了?如果这样的话对霸王坟和楚文化研究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这一重大安全隐患会造成无法弥补不可挽回的毁坏性严重损坏,如不及时采取抢救性保护发掘遗恨千古之外其破坏性不亚于盗墓的破坏,建议省市各级文物考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抢救性发掘予以保护。
    如果抢救及时尚能抢救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如果真是楚武王陵,楚文王墓葬的话,比秦始皇陵早500年的楚王陵,那楚文化研究、历史考古、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就大了。届时的霸王坟就不可能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霸王坟了,为了验证研究预判的准确性,我先对霸王坟墓葬群的墓葬分布作一个大致的先期判断,以供考古专家研究参考。
据鬻拳墓竹简文字及《左传》记载:研究分析老河口安岗霸王坟楚武王陵及其它墓葬分布
    研究楚武王墓及楚武王陵,首先必须捋清楚武王生事和直系亲属家族世系演变。楚武王是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这是上辈,楚武王的下辈是之子屈瑕、熊赀、熊善,之孙楚堵敖熊艰、楚成王熊恽,这都是有史可查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研究楚文化寻找楚王墓地,需要特别感谢楚武王的祖父若敖,楚国君王从若敖开始以葬地为谥号,这个很好,即使没有找到楚王墓葬的准确位置,从谥号也判断和知道其大致范围。
    若敖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葬地在鄀命名的谥号。已经在淅川县仓房斗士墓地发现与若敖氏族相符的斗伯比斗克黄等传承证据。丹江西岸仓房斗邑符合为“若敖玢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向北开拓的疆域。
    楚霄敖,芈姓,熊氏,名坎,因葬于霄谥号霄敖。霄敖之墓已经在老河口发现葬地线索,有待考古证实。
    楚武王沈鹿会盟称王称霸王于诸侯,清华简《楚居》明确记载有“至武王酓霸自霄达于内”记载,安岗霸王坟的霸字霸名霸地与楚武王酓霸葬于霸的谥号相符。已破译发现有出土于安岗霸王坟M1竹简关于“霸陵”的文字证据。
    楚武王长子屈瑕(?—公元前699年),芈姓,熊氏,名瑕,楚武王之子,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曾担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故史称“楚莫敖”。其莫傲之莫是谥号葬地。因为其已赐姓分支,理当葬于莫地。加上逝于公元前699年早楚武王九年。楚武王死后迁葬于楚武王陵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葬个衣冠冢的可能。按照昭穆葬制,真是迁葬的话,霸王坟墓葬群的大冢子,有可能是屈瑕墓。
    楚文王之弟熊善子元(?—前664年),芈姓,熊氏,名子善,字子元,春秋时楚令尹,亦称令尹子元。楚成王六年(前666年),他在楚文王夫人息妫宫旁修建馆舍,成天歌舞不息,被息妫斥责。同年秋,率600乘战车伐郑无功而返后,擅自住进王宫。楚成王八年,被忠于楚王室的申公斗班杀死。
    如果屈瑕之墓没有迁葬,按辈分楚文王之弟熊善墓有可能葬于楚文王之侧。
    再往下,隔霸王冢、大冢子向北与双冢子对应的小冢子,按辈分又一个轮回,分析小冢子有可能是楚文王之子照楚成王之墓。
    按理这个墓的位置当属楚文王长子堵敖熊艰的,因为熊艰为王时一直想杀害其弟熊恽,最后被熊恽所杀。从历史记载的楚成王即位后,以熊艰未尝治国,不成为君,号为“堵敖”不以王礼葬之。谥号堵敖证明熊艰葬于堵地未入王陵。
    所以据楚武王祖父到楚武王之孙的家族排列演变分析,现存的安岗霸王坟墓葬群中双冢子、霸王冢、大小冢子的分布按照《周礼》的昭穆葬制研究分析,霸王坟最南端的双冢子居中,南上为大地位最高。原来的双冢子规模很大,后平整土地被铲平一个,现存双冢子仅为之一,左边的稻场部分是一个冢子,其规模比现在的霸王冢还要大。因为霸王冢与大冢子一西一东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按照出土记载鬻拳竹简的M1位置及《左传》记载及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排列分布认为,双冢子、霸王冢、大冢子之间存在辈分差别,双冢子符合为楚武王与邓曼合葬墓,霸王冢符合楚文王与息妫墓、大冢子疑为(迁葬)过来的屈瑕墓或为楚文王之弟熊善墓,小冢子疑为楚成王墓。
    当然,虽然是据鬻拳墓竹简文字及《左传》记载研究分析得出老河口安岗霸王坟楚武王陵及其它墓葬分布但也仅是推论。考古靠的是文物证据不能仅靠推论,已经发掘的古墓几十年尚未定论,未发掘的古墓任何考古专家都不能最终断定,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考古发掘中出土确凿无疑的文物证据。从目前安岗霸王冢的保护状况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安岗霸王坟的霸王冢很快会被国家、省、市各级考古专家重视予以抢救发掘得以验明正身,等到发掘后那一天,我今日所说的对错与否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共同期待吧。
                                              2010年10月14日 于湖北老河口市 卧马居

参考图: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墓葬群航拍 图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发掘墓葬与现存冢子分布图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墓群曾做窑厂的霸王冢子窑洞窑口实况图



2019年6月13日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考察老河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霸王坟古墓群双冢子现场图 拍摄:李想
参看:关于发现楚曾谷国五座坟考古问题建议致湖北省文物局的公开信
《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yxxt.html
《荆楚网》http://bbs.cnhubei.com/thread-4755899-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14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救性发掘霸王冢有一大好处可验证石家河是否是楚武王沈鹿会盟遗址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14 14:53 编辑

抢救性发掘老河口安岗霸王冢还有一大好处可验证石家河印信台是否是楚武王沈鹿会盟遗址地?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通过对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M1号墓的研究发现,鬻拳墓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抢救发掘霸王冢楚武王冢的话无疑会出土更多的玉器?
《老河口安岗楚墓》M1玉器 2.jpg X.jpg

《老河口安岗楚墓》M1玉器 合图. X.jpg
老河口市安岗霸王坟M1号墓出土玉器图
    届时可以通过出土的玉器材质、玉石产地、玉器图案纹饰等对比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谭家岭出土的玉鹰印、连体双头人像、鬼脸座连体双头鹰等玉器,验证™石家河玉器是否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否存在所谓的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是否存在关联?进一步验证石家河玉器是否是楚武王沈鹿会盟祭祀仪式留在石家河的?可以进一步厘清石家河精美玉器的年代到底是春秋早期还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等一系列石家河文化相关的考古疑问?    因为天门石家河不仅有印信台地名、沈鹿会盟发生地相同的东桥地名,还有与参加沈鹿会盟的会盟国数量相同的柱洞遗迹、与12个会盟国成倍数的24件套缸遗迹、与楚武王不服周的玉器等与楚武王的沈鹿会盟会盟有关可疑现象?巴国是参加12个沈鹿会盟的诸侯国之一,2018年已经在巴国图腾的玉器中找到与石家河玉器惊人一致的玉器证据。抢救发掘霸王冢楚武王墓,说不定会出土与石家河谭家岭的玉鹰印、连体双头人像、鬼脸座连体双头鹰等一模一样的玉器,那石家河文化之谜就会将会被毫无悬念的彻底揭开?



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鬼脸座双头鹰、玉鹰、玉鹰印图

竹简 3.jpg

竹简 5 拷贝.jpg
巴国玉器与石家河玉器对比图
参看:

      重大发现:天门市石家河“印信台”遗址 疑是楚武王“沈鹿会盟”台(系列)http://bbs.cnhubei.com/thread-4129262-1-1.html

      巴国会盟于沈鹿 巴国玉器证明三星堆文化并非源于石家河文化http://bbs.cnhube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85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9 1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芈(米)家山下遭遇严重盗扰的霸王坟双冢子楚武王墓亟待抢救发掘 组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1-9 11:36 编辑

芈(米)家山下遭遇严重盗扰的霸王坟双冢子楚武王墓亟待抢救发掘 组图
/卧马先生(李敦彦)
    老河口市仙人渡安岗霸王坟冢子岗以东马冲水库以南,有个并不很高大的米家山,霸王坟到底埋葬的是哪个霸王?米家山什么时候叫的米家山?米家山为什么加米家山?米家山有多少姓米的人?至今老河口人包括仙人渡当地人都说不清?问及仙人渡当地万事通的晏社长他谦虚的说对米家山的事知之甚少,据我所知,米家山得名是很久很久的事儿,米家山米姓很少,这就是1992年发掘霸王坟专家云集与米家山下28年至今,一直像谜一样的老河口仙人渡霸王坟和无人知晓的米家山。

芈(米)家山 安岗霸王坟位置分布北斗卫星图




安岗霸王坟墓葬排列分布图




2019年6月陪同湖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专家考察霸王坟双冢子图

    自2014年前开始研究老河口霸王坟时,我就一直很关注仙人渡安岗霸王坟古墓群周边居住地的古村落和姓氏分布,隐约中感觉米家山、熊家营、邓家营等村落与霸王坟和楚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参看:2014年11月30日发表的《老河口霸王坟大冢子疑是楚武王熊通墓》考论文章,首次大胆提出霸王坟为楚武王墓http://bbs.cnhubei.com/thread-3594146-1-1.html至2018年破译安岗霸王坟楚简,发现确切记载鬻拳生平的鬻拳墓,据《左传》记载进一步研究发现鬻拳墓南的霸王冢、双冢子为楚文王墓、楚武王陵墓后,再次系统研究霸王坟东北的米家山、正西的熊家营、邓家营村,终于找到分布在霸王坟左右的米家山、熊家营、邓家营的答案,印证之前关于霸王坟为熊通墓的推断。
2019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劉國勝教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胡雅麗研究员 卧马先生释译老河口安岗霸王坟M1-1楚简文字对比图
    参看:2018年4月24日发表《破译安岗霸王坟M1-1楚简老河口发现鬻拳墓楚武王楚文王之墓》研究文章
    2020年10月13日,发表《抢救性发掘保护作为砖瓦窑厂烧烤多年的安岗霸王冢墓迫在眉睫》http://bbs.cnhubei.com/thread-4756150-1-1.html文章呼吁湖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尽快抢救性发掘遭遇砖瓦窑厂烧烤多年安岗霸王冢亟需抢救性发掘的同时,再次想起十年前就听博物馆老馆长说霸王坟双冢子遭遇盗墓贼严重盗扰的事儿,老馆长介绍盗墓贼疯狂盗扰霸王坟双冢子稻场南坎,盗洞深度达地平面以下六米多深,盗洞已经打到地下墓室,站在地面上能够看到墓室的棺椁板文物工作人员当即深入盗洞底部勘察过被盗扰情况。知悉后一直深为霸王坟双冢子墓葬内的文物有被氧化腐朽消失之危的境况十分堪忧。

    考古专家都了解古墓葬,特别是楚墓受青膏泥的保护隔绝椁室空气,在地下几千年一直处于恒温恒湿的密闭环境的状态下可以有效的保护丝织品、简牍、漆木器等异常脆弱的有机质重要文物。楚墓一旦遭遇盗扰破坏,看似对墓葬的影响不大实际的影响是致命的,即使回填也根本保证不了青膏泥密封保护隔绝椁室以外空气的保护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十分稳定的埋葬环境一旦被扰乱,地下文物时刻都面临迅速氧化腐朽的危险。很多考古工作者经常会遇到发掘的地下文物暴露在空气中后很快会变色、氧化化成灰烬束手无策的眼睁睁看到文物在眼前迅速消失。
    霸王坟双冢子遭遇六米深盗洞的严重盗扰能够看到椁板的墓室不进入空气是不可能的,从盗洞深度分析双冢子墓室已经遭遇严重的干扰破坏十年之久了,如果不及时对双冢子进行抢救性发掘,双冢子墓葬内部丝织品简牍漆木器等异常脆弱的有机质重要文物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存在氧化变质消失的危险。
当务之急是亟需国家、省、市各级文物相关单位对霸王坟双冢子墓迅速进行抢救性发掘,保住这些被严重盗扰恐将消失的国宝级珍贵文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保护文物。
    再看看双冢子位于霸王坟墓葬群居中的最南端,按照昭穆葬制是始祖之位。所以在楚文化和楚国历史考古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五世为穆;六世为昭,七世为穆;二四六世为昭,三五七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所以从霸王坟双冢子的排列居首,与葬于左昭一世的楚文王一侧的鬻拳墓的发现,位于右穆的符合楚成王之墓。后续按照昭穆葬制可以依次准确找到楚王之墓。最后再从芈米的演变简单说下霸王坟与米家山与楚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芈,读音:[miē],[mǐ]。芈,为羊鸣;牟,为牛鸣是象声词之外,芈,为芈姓,是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国语》。《史记》说其起自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是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的姓氏。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高阳生…,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据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氏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芈氏。除了米芾自己的“考证“,由于中国几乎没有人姓芈氏,可见芈姓都改为同音的米姓了。一说则是黄帝之孙颛顼姓芈被周武王封于楚国后,因芈与米同音则改为米。而另一说则是因为芈姓曾经是人口众多的庞大贵族家族。秦灭楚国之后,楚国芈姓贵族,为了躲避迫害。于是把姓氏改成字型相似,而且同音的"米"。也有说是因为在书写过程中不便,而将“芈”字简化为“米”字。又据《唐书》记载,“米”氏为“昭武九姓”之一等说。
    从米姓由芈姓演变而来看,仙人渡米家山是可以叫芈家山的。米家山叫上芈家山的话,那米家山就与疑是楚武王陵霸王坟密切相关了。再联系上霸王坟周围的熊家营、邓家营村,原来无法解释分布来源的熊姓和邓姓就与疑是楚武王熊通和王后邓曼双冢子之间就存在与春秋楚国历史相符的关联了。当然,现在还缺乏更直接的文物证据,有待发掘霸王坟双冢子抢救发掘之后,一定有很多论定墓葬人确凿无疑的文物证据,届时霸王坟双冢子是否是楚武王与夫人邓曼合葬墓都将真相大白,芈家山也会有一个更加完美的答案。
    作为楚武王墓的研究发现者,迫切期待湖北省文物局迅速采取措施抢救性发掘遭遇疯狂盗扰的霸王坟双冢子墓对地下文物予以有效保护。
                                           2020年11月4日  于 湖北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9 1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公盘》上的“左右武王”铭文与曾候舆编钟“左右文武”对比印证“左右文武”错误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1-9 12:37 编辑


《晋公盘》上的“左右武王”铭文与曾候舆编钟“左右文武”对比印证“左右文武”错误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曾候舆编钟 铭文 左右文武 与《晋公盘》左右武王 对比图.jpg

《晋公盘》上的“左右武王”铭文与曾候舆编钟“左右文武”对比图




M1:1曾候舆编钟鉦部17、18号铭文与摹本图《随州文峰塔M1(曾候舆墓)M2发掘简报》M1:1编钟17、18号释文“左右文武”铭文原图

随州文峰塔M4墓曾候舆编钟鉦部与鼓部铭文拓片图及第七字铭文放大图

201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研究员所著《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一书图
    《晋公盘》上清晰准确的“左右武王”铭文与曾候舆编钟“左右文武”对比,确证
201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研究员所著《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一书中
“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
没有为“左右”的文字依据,存在
考古释译
与铭文笔画不符的失实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9 1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作者的执着和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9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xZ700 发表于 2020-11-9 13:26
佩服作者的执着和严谨。

感谢“xZ700”关注!       考古不是儿戏,不严谨就谈不上科学和正确,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很多不见史籍记载的千年历史,就是出土了文物文字也有可能因为考古专家的疏忽和释译错误被改写的面目全非背离史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362

帖子

138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10 23: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卧马居 发表于 2020-11-9 15:52
感谢“xZ700”关注!       考古不是儿戏,不严谨就谈不上科学和正确,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

是的。科学研究就需要你这种态度和精神。

赞赏,佩服。但要注意保护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1-18 1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xZ700 发表于 2020-11-10 23:45
是的。科学研究就需要你这种态度和精神。

赞赏,佩服。但要注意保护身体。 ...

十分感谢“xZ700”您的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