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 积分
- 1061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1-4-19 21: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门籍华侨绝大多数出自天门东乡, 其重要原因即是东乡水灾特别频繁。这一带地势低 “四望皆水”。人们为了安居,只得高筑垸堤自保。可是, 堤垸经不住洪水反复冲击,一旦溃决,顿成泽国。人们艰苦创立的家业,立刻付诸流水。在旧社会,这里流行一首歌谣: “男子不愿在七十二垸托生,女子不愿在七十二垸嫁人。鱼行鸟窝,鸟无着落”!这首歌词, 生动地反映了住在东乡七十二垸的人们,由于水灾而对这里产生的憎恶之情。他们正是为了逃避水灾,才忍痛向外移徙的。
据当地老归侨谈,那时外出逃荒,手里多要捧上一份“禀帖”,上面写着:
家居楚北,籍落天东(天门东乡),素习生理,初未离乎梓里,业勤耕织,岂甘唱夫泣歌!不料阳 侯(按:古代传说中的波涛神)肆虐,洪水成灾,淹没田院,损毁房屋。牲畜农具, 平流逝尽。呜呼, 千村那见烟火起,哀哉四境不闻鸡犬声,欲生者十无八九,愿死者数以万计。民不得已,扶老携幼, 糊口于四方;涉水登山,逃奔于贵境,恳乞贵县商店富户,热心长者,施恻隐之心,体好生之德,偿给 口粮路费,以便前途逃生。卑民如有生之日, 永感二天之德也。(据老归侨杨泽康口述)
这张禀帖,实际就是出国原因的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