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圻赤壁说”过不了的九道坎
童力群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第五道坎、云梦泽不是洞庭湖
冯金平先生在《漫说沧桑古战场》里写道:“古云梦泽系指洞庭湖水域的广大地区,湖山交错纠纷,莫辨东西南北。曹操水军,冒雾进军,进入洞庭湖中,在此迷了路途,不知何处为纳,何处为吐,从而耽误了两天行程,致使战略要地赤壁被东吴于前一天占领。”
冯先生一再强调曹军与孙军在蒲圻赤壁的陆地上打了一仗。
冯先生的“从而耽误了两天行程,致使战略要地赤壁被东吴于前一天占领”,完全是无根之谈!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水军,冒雾进军,进入洞庭湖中,在此迷了路途,不知何处为纳,何处为吐”从何而来?
《太平寰宇记》引刘澄之《永初山川记》作“云梦泽,一名巴丘湖,荆州之薮。故魏武与吴主书云:‘赤璧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便失道。’”
冯先生将云梦泽当成了洞庭湖。
云梦泽是洞庭湖吗?
徐干《序征赋》写道:“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显然,汉末的云梦泽在江陵以东!
谭其骧先生是主张“武昌(江夏)赤壁说”的,在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从先秦到西晋,云梦泽都在江陵之东、洞庭湖之北!云梦泽不是洞庭湖。
云梦,有云梦之野与云梦泽的区别。云梦之野是楚王、汉帝打猎、游玩的地方,范围极广。中古许多人将云梦之野误会成云梦泽。《左传》的“王以田江南之梦”,“田”就是打猎。
云梦,是云土与梦的合称。云土,就是云杜。汉末的云杜县城,与现代的京山县城相近。云杜县的南部是现代的天门市,天门市位于古代云泽的西北角。梦泽广阔,江陵与洪湖之间的广大湖区,皆为梦泽。
东晋之后,由于泥沙淤积和地势隆起,加上人类的开发,云梦泽逐渐萎缩。
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却因为长江水的南倾而逐渐扩大,唐宋时期达到“八百里”。
第六道坎、“中江举帆”
《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写道:“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艘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败,曹公退走。”
《资治通鉴》建安十三年条下云:“(黄盖)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艘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中江举帆”后,船继续行进,众兵喊“降焉!”,然后“去北军二里余”,这江面约有七里。当然,这是沿“东南风”看的江面。
蒲圻赤壁的江面,只有二里半宽。
因蒲圻赤壁段长江的流向是从西南到东北,所以蒲圻赤壁与对岸垂直距离是二里半,沿“东南风”看的江面也是二里半。
因近两千年来长江的流量变化不大,所以汉末“盛寒”季节的蒲圻赤壁的江面,大约仍是二里半宽。
这就明显不够“中江举帆”的江面宽度。持“蒲圻赤壁说”的先生们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说什么黄盖从黄盖湖南端出发,可以满足这个宽度。
然而,黄盖湖东北角距离蒲圻赤壁山有32里。中间还隔了个沧湖。【据湖北省测绘局制印队编制的《湖北省地图册》,湖南地图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黄盖若从黄盖湖出发,其举帆也不过是“中湖举帆”,而绝不是“中江举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