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乡里丫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1113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读书笔记】解读乡镇企业第一次寒流(二)

已有 2794 次阅读2010-3-27 12:32 |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读书笔记】解读乡镇企业第一次寒流(二)

      第一部分主要以文献资料来阐释,当年的改革给中国一大批人才所带来的机遇,记住文中的年限为1977年,而接下来所要讲到的是1979年之后,高考的改革以及带来的大量知青返乡,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汹涌的就业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开放,并于当年确定下来,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中国的法律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以及中国理论界的大争论,即个体经济与资本经济的界限?带来如此大争论的人物——“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年广久7岁捡烟头挣钱、9岁学徒经商,1963年因投机倒把罪入狱一年,出狱后炒瓜子,因炒瓜子一磕三瓣,清香满口而出名,随后生意越做越大,创办“傻子”瓜子品牌,雇佣工人12人,正是因为雇工12人,而被社会广泛质疑,根据当时《资本论》著名的论断:“雇佣工人超过8人,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要知道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十分敏感的话题,于是就安徽“资本家”年广久炒瓜子雇佣了12个人,算不算剥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争论。如果按照当时正统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中,年广久的剥削性质毋庸置疑,社会主义理论中“七上八下”是一条铁的定律。

   当时在广州也出现了类似的人物,广东高要县农民陈志雄承包105亩鱼塘,雇佣临时工400人/日;高德良下海创办“周生记太爷鸡”,因被指责剥削,而写信给中央领导,提出放开雇工的问题?正是由于社会广泛的争论,在中央政治局一次会议上,建议采取对私营企业看一看的方针,才撕开了决定民营企业命运的小口子,当然年广久也被写入了中国改革史。

    1980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南方“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开放的区域,全力引进外资,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当时国家拿出3000万元专供深圳搞经济特区,这个数字与后来的浦东开发,明白的人应该知道,两者之间不可同日日语,深圳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3000万元远远不足以开发。而当时的开发者想出了以出让土地换资金的方式,要知道当时出租土地给资本家,实属大逆不道,可人是绝顶聪明的,房产局一名干部骆锦星在《列宁全集》中找出了一句话:“消灭土地私有制,并非等于消灭出租。而是要求把地租用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从此这句话,成为深圳干部用语回答质疑的经典语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香港商人刘天竹,经过协商在东湖公园划得一块地皮,用于房地产开发,也就是“东湖丽苑”,这个社区在香港爆卖。由此,深圳利用外资建设形成了九个工业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