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GDP | 人均GDP | 财政 | 全社会固定资财投资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全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 规模以上企业 |
2010 | 97.7 | 10675 | 8.1 | 67.4 | 51.1 | 12320 | 5268 | | 208 |
*注:GDP、财政、全社会固定资财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单位:亿元),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家)。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十件惠民实事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31亿元,同口径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952元,同比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全年净增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一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重点改造五祖景区学校、濯港十里益海小学、孔垅镇一中、小池镇二中等九所农村中小学。二是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三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符合领取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基础养老金按时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四是新增农村低保保障人数5000人,按人月均10元的标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五是完成黄梅镇、孔垅镇等6个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0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迎宾大道北段和黄梅大道东段道路黑化。六是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力度,完成城下线、新蔡线、五停线、滨汪线、红色旅游路与挪步园连接线、五祖阻马公路改道等六条公路48公里的改造任务,提高县乡公路等级。七是实施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完成蔡田、程晃岭、安山、东仓等四座小(一)型水库整险加固任务。八是整合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更新改造100个小泵站,维修重建三大水库渠系斗闸门300个。九是完成大河镇、濯港镇17个村5万亩土地整理。十是全面推进第三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148个农村配电台区布点的新建工作。
三、“十二五”时期主要预期目标及十大重点工程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8.6%;三次产业结构由33:39:28调整为27:36:37;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15%、3.1%、10%;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70元,年均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和旧城改造及城区“一干三支”水系治理工程。搬迁和兴建县“四大家”办公大楼;打通两路(五祖大道延伸段、D6路),兴建劳动广场,对城区“一干三支”水系进行综合整治,使水网畅通、水质变清。二是新县河综合整治工程。对县河“一河两岸”进行综合整治,实行生态修复。三是城区集贸市场建设工程。以鄂东农贸大市场改造为中心,科学布点,逐步取消小市场,形成东西南北集贸市场的均衡布局。四是黄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工程。以理工中专搬迁为依托,把人社、农业、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培训、就业一条龙,逐步解决招工难、就业难的问题。五是殡葬设施搬迁工程。搬迁县火葬场、殡仪馆、天堂公墓,实现殡葬设施“三合一”,打破长期以来困扰城区北跨的壁垒,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六是全民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兴建老干活动中心、体育广场,丰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七是绕城公路及县河三桥建设工程。改造扩建环城公路,兴建县河三桥,进一步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八是马尾山生态整治工程。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建设马尾山森林公园。九是县博物馆迁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搬迁新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打造特色文化艺术中心。十是县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卫生设施建设工程。搬迁新建妇幼保健院,不断完善城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本文摘录:黄梅人民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