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省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复制链接]
东湖网友

IP属地:湖北省

东湖网友  发表于 6 小时前 |阅读模式
省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蔡蕾
4月23日,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法院以高质量审判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支点建设工作情况,并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省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湖北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299件,审结15627件(含旧存)。本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包含商业秘密、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知识产权类型,涉及食品、种业、教育、科技、影视、建设工程等重点行业,涵盖人工智能、平台经济、游戏开发、微短剧制作等新兴和热门领域,充分体现湖北法院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保驾护航,推动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课堂雕塑被老师翻制修改,学生获赔10万元
陈某系某学院2006级雕塑系毕业生,黄某是该学院原雕塑系副教授。
2010年11月,陈某在黄某课堂教学中完成一尊表现女性美的雕塑。雕塑泥稿完成后,黄某出资2000元翻制两个玻璃钢材质的雕塑。2012年3月,黄某在陈某雕塑翻制件上进行部分修改制作了名为《春》的雕塑,将相关制作图片、视频等发在网络平台上,获得较高关注度。
陈某得知后,向法院起诉要求黄某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武汉市洪山区法院一审判决:黄某立即停止对陈某雕塑作品的侵权行为、销毁侵权雕塑《春》、撤销相关网络宣传,公开致歉并赔偿陈某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万元。陈某、黄某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武汉中院二审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何种方法完成雕塑作业,但学生才是使该雕塑从无到有的主体,该作品具有独创性。本案中,黄某作品《春》是在陈某作品基础之上进行的创作,在视觉上与原作品差异很小,不能成为新的作品。综上,维持原判。
省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判决厘清了学生课堂作业的作品性质以及著作权归属,对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对教师窃取学生智力成果的行为予以制止和惩罚,表明了司法保护独创性智力成果、保护创新的坚定态度。
泄露游戏未公开角色,离职员工赔偿9万元
武汉某公司是一家以动漫IP制作、运营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公司。黎某剑是该公司员工,负责某游戏角色设计,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
2023年9月,黎某剑离职,武汉某公司在离职证明中写明其离职后仍负有保密义务。之后,黎某剑向其他公司求职时,将其设计的角色信息作为作品附在简历中,被武汉某公司发现。该公司认为,黎某剑行为导致游戏角色信息泄露,直接造成合作方对己方处以18万元罚款,遂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要求黎某剑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审理认为,首先,涉案游戏角色形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属于武汉某公司的经营信息。该游戏角色形象与已公开发布的信息在具体参数、表现形式、细节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应认定不为公众所知悉。其次,游戏角色形象能为游戏经营者和设计者带来营业收入,具有商业价值。武汉某公司已采取与员工签订含有保密义务的劳动合同、授权获取信息等方式对涉案信息进行保护,具有保密性。
据此,涉案游戏角色形象应当认定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黎某剑在明知涉案信息应通过公司IT授权取得的情况下,私自将涉案信息储存在个人手机中,致使涉案信息脱离武汉某公司原始控制,产生可能被披露和使用的风险,并在离职后将涉案信息附在简历中对外投送,已构成侵害商业秘密。该院一审判决黎某剑向武汉某公司支付经济损失9万元。
“在游戏行业,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竞争对手迅速模仿或超越原创游戏产品,损害原创者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省法院有关负责人说,本案裁判探索将游戏未公开角色形象纳入商业秘密的保护范畴,并阐明相应认定标准和裁判规则,体现了保障技术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司法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