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想到,现在看病都不用带病例了,医生说我的信息都存在电脑里呢。”近日,67岁的曾都区洛阳镇揭家村居民陶泽勇对这“高科技”啧啧称奇。
如今在曾都区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正有不少人像陶泽勇那样享受到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曾都区利用新农合信息平台资源,在全区8个镇卫生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141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架设在曾都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上,由居民居住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记录居民从出生之日起,包括历次计划免疫、体检、保健、慢性病随访以及门住诊治疗等在内的健康信息。统计表明,截止2011年11月21日,该区已有27.6万人有了这种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这其中22.3万人是农村居民。
曾都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EHR,以前那种谁建立、谁独享的纸质健康档案,现在变成了大家都可以共享的“活”档案,只需要城镇居民出示身份证或社保卡,农村患者出示新农合卡就能了解。
据悉,曾都区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行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以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区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的横向和同上级卫生部门的纵向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