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32|回复: 1

松滋故事(部分)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1

主题

3643

帖子

343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439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1-12-16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2

324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松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6730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1-12-16 0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lx8008 于 2011-12-16 07:54 编辑


漫话情人岛

      情人岛位于李家河风景河段,远看为湖心岛,近看似村寨。相传古时候,此地名叫“女儿寨”,寨子里没有一个男人,女儿白日劳作,傍晚站在洈河畔翘首以盼,思念郎君。一天傍晚,一秀才赶考路过女儿寨,向站在河边的女子问路投宿,那女子将英俊潇洒的秀才领进自己的小石屋,拿出果酒热情相待,秀才与女子彼此窥视,暗送秋波,一见钟情,早已将赶考之事抛到九霄云外,于是乐不思蜀,成了女子的情人。从此,寨子里有了第一个男人。这件事传出去以后,却气死了女寨主,村里没有了主人,女人们都有了自己的情人,人们从此不在劳作,只想与男人厮守在一起。他们死后,化作神奇的石头,有的如少女纤细柔弱,有的如俊男刚劲挺拔,岛上林荫小道,曲径通幽。
    如今的情人岛,更加充满浪漫的气息,一排排绿树,仿佛是当年的情人在向你诉说那牢不可催的爱情故事。千回百转的石径,一丛丛花草掩映,明明灭灭,让你啜饮爱的蜜汁。若是溽暑,携侣拥坐岛边,温柔的月光斑斑驳驳洒落在身上,透过翠叶的罅隙只见一线湖水,只觉一丝丝清风,炎意早已荡然无存,惟有情人的轻声俏语。
    也许过不了多久,你有幸去情人岛一游,那时的情人岛,新设的情人吊楼、情人别墅、情人茶座、情人秋千、情人钓鱼台,的确不失为你和你的伴侣最美妙的去处。若在钓鱼台放钩,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清潭湾月夜
       清潭湾是风景区具有大自然构图的地域,乘游艇至清潭湾,可见那儿地貌奇特,整个湾就是一个圆圆的深潭,潭深数十米,水色碧绿,水潭直径约300米。水潭四面环山。岸坡陡峭,坡顶比较平坦,居住着数十户人家,坡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游艇在水面上飞快行使,泛起浪花,有如锅底漩涡,情趣无限。
    阳光照射在清潭湾,景致十分迷人,仿佛是苍穹直射下来的光柱,水面上浮起点点金波,如遇“晴天雾”有海市蜃楼和五彩光环出现,在早晨或黄昏,人们面朝云雾,背向太阳,阳光从背后将人影投映到云雾层表面,这时人影的四周会出现一道道彩色的光环,有时重叠数层,明亮绚丽,云雾越浓,色彩越鲜艳,情趣越动人。
    “龙潭映明月,分影照江湖”。清潭湾夜色是醉人之景。风和花织地,云静月满天。夜空纤云不染。一轮明月溶在水潭中央,星星落在水面上,像无数只醉痴痴的眼睛,晚风习习,微波悠悠,像一潭碎玉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这时的清潭湾,好似天上银河。远处,竹笛声声,令人心醉,双双情侣拥坐在潭边,不知是在欣赏满潭的星月,还是在聆听竹笛的音韵。游人漫步湖边,恍入蓬莱仙境,分不清人间天上。有古诗曰:“皓月壶天朗,仙家妙境参。彩腾丹凤阁。光照碧浓潭。殿里明珠映,波心玉镜涵。晶球骑背迹,情趣万千般。”这就是清潭湾迷人的夜色。


白儿回乡

       小白龙是被巡海夜叉带到东海的。在龙宫,小白龙拜见了东海龙王敖广,并认他作父。原来,东海龙王敖广已有99子,为圆子之梦,那日往西天施雨后回程,路过洈山,看见白绢美貌惊人,故投下蛟子,使白绢怀了小白龙。
  小白龙身居龙宫由99个哥哥传授兵法武艺,因其聪明灵巧,深得要领,不多久,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一晃又是三年,一日小白龙在宫中独坐,想起母亲,不禁泪流满面,不思茶饭。这可惊动了龙王敖广。敖广来到小白龙住处问:“白儿为何不乐?”小白龙如实禀告道:“思念母亲”。敖广听后深受感动说:“难得你一片孝心,准许你一年一次回乡探母。”小白龙见父王准许探母,欣喜若狂,当日便离开东海回洈山。
  小白龙腾出海面,驾起云头飞向洈山,因见母心切速度快,所到之处不是大风就是冰雹,造成房屋倒塌、庄稼毁坏的灾难。不到一个时辰小白龙来到了洈山洞,母子相见,均泪流满面,相诉离别之苦。当白绢得知小白龙在东海认了父亲,并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后,喜之不尽,忽然从洈山脚下传来了一阵阵哭爹喊娘的哀嚎声和叫骂声。白绢推开小白龙走出洞外,一打听是小白龙回来时给乡民带来了风灾和水灾。她进入洞中,问小白龙:“你回来为何要刮大风下冰雹?”小白龙说:“孩儿行动时必乘风,但一般不会导致灾难,今天是因见母心切,速度太快。孩儿知错了,愿听母亲责罚。”白绢见小白龙有悔改之意,也没说什么,只要求他原路返回时遇难解难、遇灾救灾,排万民之苦。
  小白龙听了母亲的话,走出洈山洞摇身一变,变成一粗大有力的汉子。他沿途逐一遇灾救灾、遇难解难,夜建千间房,日扶万顷田,不辞辛劳逐一帮助乡民重建家园。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小白龙驮着白绢仔细察看了修复的房屋、田野,一片丰收在望、万众歌舞升平的景象,使白绢感到欣慰。她对小白龙说:“你来看我是件好事,但不要给乡民带来灾难,以后等乡民把春粮收了再回来。”母子算来算去,决定从新年后的第一场春雪后算起。100天后为回乡探母日,小白龙欣然同意。小白龙母子俩母慈子孝,让洈山开遍了山花,从此有了白儿还乡(或百日还乡)的传说。
            

南大山梯田之谜

      武陵山脉南大山段静静地躺在洈水河南岸。从山脚叫花子坟山上山,岩石遍地、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到得半山腰,有五个山头可见一级级的人造垒石梯田,极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山西大寨的狼窝掌工程。梯田一级高一米以上,长的达200多米,用石块垒筑而成,顺着山势,逐级而上,有的地方有十级之多。每一级岩石表层充填着土块,宽2-3米,完全能够耕种庄稼。居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谁去耕种过,七、八十岁的老人讲:长辈的长辈也没有去哪里种过庄稼。只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说法有三种,两种与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有关,一种涉及匪患活动。

  传说一: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通城九宫山,带着一部分亲兵向湖南石门逃亡。慌慌张张逃到洈水北岸,走在最前面的李自成和少数亲兵过了河,径直向石门奔去。尾随在后阻击的亲兵们赶到河边,恰好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先期过河的船只翻沉在河心。滔滔河水阻断了他们前行的通路,过了两、三天河水消退、风平浪静始能渡河,怎么也找不着他们的首领李自成向何处去了,只得在南大山密林深处藏身,躲过官兵追击。官兵追杀吃紧,亲兵们不敢露面。冬去春来,粮草耗尽,只好在这深山捕野兽、挖野菜度日。他们有的是时间,就在这里垒起这层层梯田,收获些许粮食充饥。几年后得知李自成在石门出家做了和尚,亲兵们才做了鸟兽散。

  传说二:明朝末年,山海关统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刘宗敏抢走,吴三桂一气之下,投降了清军。满清朝廷任命吴三桂为征讨大将军,消灭起义军。吴三桂统领着二十万大军杀奔湖广而来,一路南征北讨,转战千里,所向无敌,并夺回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骑着战马,带着陈圆圆,正饶有兴致之时,山那边杀出起义军的一拨人马。吴三桂惊恐之际,慌不择路,连人带马与陈圆圆陷到了沼泽中。这就是洈水风景区“陷马池”的来历。吴三桂被部下救起,眼见损兵折将,部属多是缺胳膊少腿,只好安排他们仓促渡河,在洈河南岸南大山深山老林找地方疗伤休整。到了要开拔的时候,还有几百号人走不动。吴三桂留下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这里照料他们。几百号人要饭吃,于是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荒造田,便有了南大山腰这层层梯田、吴三桂屯兵南大山的传说。

  传说三:封建时代吏治腐败,官逼民反,一些人啸聚山林,拉起杆子,占山为王。南大山被原始森林覆盖,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莽莽大山便成了土匪抵御官军的天然屏障。传说清朝道光年间以来,南大山长期匪患闹得周围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官军、地方松懈的时候,土匪们就下山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碰到年青小伙子路过,就要裹胁上山、强迫入伙,稍有不从就拳脚相加、严刑拷打,罚他们做苦力,修田筑崁,开荒种粮。既然上百年的土匪在这里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祸害一方,他们躲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垒筑这些梯田就不足为怪了。




灵鹫神鸟
      
          相传乾隆皇帝曾游灵鹫寺,见灵鹫鸟通人性与四维长老相处如友,十分喜爱这只神鸟,想要法师送给他,长老无法拒绝,只好忍痛割爱,将灵鹫鸟送给乾隆,临别时,长老取出随身宠物“玉石箍”,套在灵鹫腿上留着纪念。
    乾隆将鸟带回皇城,没过多久,灵鹫鸟突然失踪了。皇家派人到处寻找,却不见踪影,原来,神奇的灵鹫鸟早已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嫁给了一位勤劳的小伙子,夫妻相敬如宾,恩爱勤俭,还生了一对儿女。忽一日,妻子对丈夫说:“我们结婚多年,从未回娘家,我想回去一趟。”丈夫答应全家一同前往.他们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一日来到灵鹫寺,妻子对丈夫说:“你们在外面等等我,我进去讨店茶水喝。”那女子进寺后直奔长老跟前,深深一辑,说道:“小女路过贵寺,向长老讨口茶喝。”长老忙叫小和尚端来茶水,女子饮后,从怀中掏出“玉石箍”递给长老仔细观看,确是自己套在灵鹫腿上的饰物,一时疑惑不解,只见那女子扬起双臂,口中发出一声鸟鸣,顿时变成一只灵鹫鸟,在殿内盘旋了一圈,从天井中飞向蓝天去了,长老恍然大悟,追到门外,见一个男人手牵两个小孩正在门外等待。男人见了长老作揖问道:“请问长老,您见过一个讨茶喝的女子没有?”长老用手指着前面的天空,说道:“那女子已归山林去了。”男人顺着长老手指的方向一望,只见一只灵鹫鸟缓缓飞行,偶尔回过头来,好像不愿离去。长老闭目,用手捻动念珠,轻声说道:“唉!源于山林,本于山林,乃天意也,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