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历史的生命火焰 包毅国 我们歌吟山水,是因为这片山水的景色触动了我们的感情,让生命产生温度,温暖人间。我们结队参访这个山村,是因为这个山村诞生过一个温暖了历史的生命。这个生命能诱发我们许多感慨,从而改变我们的生命意义,让我们的生命产生更多的光和热,去温暖这个世界。 这里是随县柳林镇明玉珍故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村,它座落在中国最著名的古银杏群落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远远望去,森森的古银杏屹立在村口,苍郁而葳蕤,巍峨而恢宏的树干撑起蓝天白云,簇拥着整个村庄,还没进入村庄,这几株古朴厚重,扎实内凝的银杏,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气势。这雄健挺拔的植物,辐射着生命的光焰,张扬着永恒的浩气,展示出这山村的莽苍、雄烈。院落前有一颗硕大的桂花树,相传是明玉珍的祖母亲手所植。那虬虬蜿蟠。绿得发蓝的苍翠就是生命的博大深沉,我们还不用知道明玉珍为何等英雄,就被眼前强大的生命体系震撼,这是一类生命对另一类生命的感动、征服。 中国的明王朝是在推翻异族统治者之后建立的一个新的汉民族统治的王朝。明玉珍没能看到这个王朝的建立,但他参加了推翻元朝的革命。明朝有很多新的东西是以前没有的,因而,这个王朝对许多历史学者产生了吸引力。明史研究者对这个革命者抱有很大兴趣,所以,关于明玉珍的史料十分详尽。1982年,重庆江北区又发掘了明玉珍墓,出土了一块“玄宫之碑”。这是明玉珍的墓志铭,作者是明玉珍生前极为敬重的右丞相刘桢,参与立碑的人基本上都是长期追随明玉珍的文臣武将。应该说,这碑文是可信程度是很高的,完全可以弥补官、私文献关于明玉珍记载的缺略并订正其讹误。其历史价值极为重大。 明玉珍的生命十分短暂,他生于己巳九月九日,即公元1329年10月2日,崩于丙午二月六日,即公元1366年3月17日。他在人间走过了36年零5个月。古人以虚岁计龄,说他享年38岁。其实生命的亮度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这个生命是否有温度,温暖了别人。只有我们感受到了这个生命有极大的光和热,而且他竭尽全力释放出来去温暖了这个世界,你就会感到这是一个不能忘怀的历史人物。明玉珍,就是这么一个温暖了历史的生命! 明玉珍这么短暂的生命能温暖历史,是因为他不幸地生在了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对于平凡的生命来说,生在这样的时代是可悲的。这样的时代一定充满着矛盾和冲突,血腥和苦难。只有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才需要勇敢和献身的英雄拯救。 朱元璋的明王朝建立是在明玉珍去世两年以后。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准确地断定明玉珍是元代人,不能说他是元末明初人。元朝从成吉思汗建国到元顺帝退出中原,前后一共163年。如果从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的公元1271年算到元顺帝公元1368年逃往上都,不足百年。 元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成吉思汗家族,这是一个视掠夺和征服为最光荣事业的家族。掠夺和征服就必然崇尚暴力和血腥。成吉思汗对争夺权力的儿子们说: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列国。这个家族认为最大的乐事就是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妻妾。 成吉思汗家族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因为对英雄的崇拜和迷恋,始终没有理性地面对先祖创立的这种掠夺与征服文化中的缺失,这样就不可能诚恳地去吸纳它种文化之长,弥补自己文化的缺陷和劣优。所以,元朝政治制度中保留了不少蒙古氏族部落制度。虽然有贤明的君主认识到了农耕文化的优势和长处,推行了“汉法”,但始终拗不过一个民族对英雄先祖的敬仰,总会有强大集团势力阻扼这种改革。蒙古民族的宗王权益是由氏族部落转化而来,这些制度伴随着王权的交替传递。因而百年元朝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激烈冲突的百年,它又与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权反复交织在一起,这就带来了社会的失序。失序的社会是很难让人坐下来对文化进行澄澈地思考。 明玉珍也不可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有理性地思考。但文化的根本在老百姓,它是族群的思维方式、民族的黏合剂,是普通大众的意识,它沉淀在老百姓的骨髓里,流淌在老百姓的血液里。农耕文化的根本就是家,进而到国,再到天下。在中国古代,家、国、民族、天下是可以互换的。你把自己贡献给家,这个家就拥戴你,贡献给族,这个族就拥戴你。你贡献的范围多大,你生命的价值就和社会历史的价值成正比。明玉珍长大成人,有拿不准的事,喜欢求教“耆老”。何为“耆老”?六十为耆,七十为老。古代称年高有德的老人为“耆老”。农耕文化发展到南宋已达到中国文化不可企及的高峰。宋代的程朱理学就是社会大众意识经过思想家,文化专门家提炼而成的。“耆老”的思想是老百姓骨子里面的道德观念,是非观念,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耆老就是牵引明玉珍走向文化峰巅的导师。 明玉珍成为文化英雄,很多人觉得定位不准。其实一个普通平凡的生命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激烈冲突中,作为一种选择,并为这种选择去奋斗,这个普通的生命就有了文化的光芒! 明玉珍是求生的本能,让自己短暂的生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生命之光并不奥妙,它来源于人的神性。这种神性也很简单,就是依照天地赐予你的条件去活着。天地赐予了明玉珍什么条件?眼前的明玉珍故里古称随州梅丘。是“随枣走廊”的核心地带。这是中国最为特殊的地形,它地处长江之北,汉水之东,淮水之西。是中国最适合农耕的一块土地。它是大洪山脉与桐柏山脉遥遥相对而形成的狭长谷地,这谷地是大量的陂陀岗地和冲积平原构成,其间沟河交错,形成完整水系,是动植物的生命乐园。《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象形女性生殖器官的谷地,是生养万物的所在。在中国文化,生养万物的“玄牝”是崇高而神圣的,生生不息为大德。所以这片土地诞生炎帝神农是历史的必然。有什么样的山水环境,就孕育生长什么样的文化。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生在了这片土地就必然向往农耕生活。这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明玉珍生在了这个时空,只期望在乱世中能营造一个安心耕种的小天地。在“耆老”的指引下,在乡亲们的推举下,他成为了屯长,结栅自固,屯于青山。一个普通平凡的生命从这时起,就有了不平凡的文化意义,因为他把自己生命的光和热温暖了他的父老乡亲。 中国文化的根本,就是个人从属于整体。你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多大的整体,你生命的价值就有多大,你生命的光亮就有多大。如果你只选择一个家庭,你的生命之光就照彻这个家庭。一个人有爱,就会让你获得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古人说:“女子虽弱,为母则强。”这是因为当姑娘有父母爱,当了母亲就会爱自己的子女,她的力量就源源不断。时代把明玉珍推到了屯长的位置,他的生命之光就温暖了随州古梅丘里。 把明玉珍引导走进一个更大的天地的人叫徐寿辉,徐寿辉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是一个“无他长”、“无他能”的人。虽然是元末的农民起义领袖,但他缺少像刘福通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气概,也没有像朱元璋纵横捭阖的谋略,但这是一个“资性宽纵”,仁和厚道的能团结各方力量的老实人。从明玉珍墓中的《玄宫之碑》中可以看出,明王朝的朱元璋为了证明自己是韩林儿宋政权的继承者,是反抗元朝异族统治的正统代表,掩盖和歪曲了徐寿辉的历史功绩。说什么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其实,他就是韩林儿宋政权的继承者。 徐寿辉“起兵举义,驱逐元虏,以靖中原”,其实就是一个农民渴望能过安定的农耕生活,这与明玉珍的理想和追求是不谋而合。共同的信仰,理想和追求必然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明玉珍从此走上了自己生命更高的境界,因为他生命的光和热可以温暖更多的人。 生命最本质的东西是很单纯的。农耕种植就是在土地里刨日月,所必然产生质朴厚重的心态。就会执著于社会目的和人生目标,就会做出一种很务实的文化选择,这就是对经验的尊重。有丰富经验的人就受到敬重,“孝”字来源于子扶老,其根本含义是“敬”和“顺”。是尊重前人,认同前人。读音从观念上说“肖”,相似的意思,“效”效仿的意义。这体现出历史连贯的思维原则。我们从前人那里来,是先人生命生存意志的延续。这就是永恒的生存之链,这种有人情味和历史感的文化就规定了我们怎样做人,忠臣孝子。 “孝”植根于农耕文化的人情人性之中,它向前发展,完善,升华就为“忠”。徐寿辉把明玉珍引导走向生命的高峰,就是大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明玉珍就不会忘了这份恩情。他对自己的人生导师及其宋政权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是徐寿辉给他的任务,他都会恪尽职守,尽力完成。当徐寿辉受到陈友谅的掣肘时,他挺身而出,与陈友谅做毫不妥协的斗争。徐寿辉被陈友谅所害,仍被明玉珍捧为宋主。徐寿辉“天启”年号只有两年,但《玄宫之碑》明确记载明玉珍入川时间是“天启三年二月”。这几个字充分表现出明玉珍对自己人生导师的赤胆忠心。说明明玉珍对陈友谅谋位改元的篡逆行为的愤慨,他奉徐的“天启”为正朔,这就是明玉珍忠贞人品的体现。在中国文化里,人品是第一重要的,很多人认为文化就是写写画画,说说唱唱的事,以为会说,会写,会弹,会画就是有价值。其实不然,秦桧,蔡京的书法是具有非凡的功力的,但我们从没见过谁去收藏他们的作品? 所以古人说,一等人忠臣孝子。明玉珍走向自己生命的峰巅,生命的光芒能照耀后世,人品是其根本。徐寿辉去世的消息传到重庆,明玉珍禁不住“拊膺哀悼”,痛不欲生。三军缟素,为主发丧。明玉珍即陇蜀王位,宣布不易国号,不改元。为徐寿辉上谥号“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忠于故主,始终如一。相比时下的“人一走,茶就凉”的淡薄势利人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钦敬的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