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查看: 4617|回复: 1

栗溪山林生态产业背靠青山巧“吃山” 绿色生态真“靠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6

5292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03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3-17 2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靠青山巧“吃山” 绿色生态真“靠山”
——栗溪镇山林生态产业经济之路越走越宽

        他家养了很多只鸡,却断然拒绝了上门收购的小商贩,因为商贩把价格压得太低。于是,他在荆门城区苏畈桥市场设了个销售点,鸡的价格总要比别人家的高几元钱。隔三岔五,他就要送一批肉鸡进城,满足市民们特别是一些“回头客”的需求。
    他叫马强国,2004年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在外地工作、闯荡几年,而后回到老家“占山为王”,干起了“围山养鸡”的大营生。
    无独有偶。这儿有“围山养鸡”的,也有“围山养猪”的,还有“围山养羊”的。当然,更有“靠山种菇”的、“靠山种稻”的、“靠山种菜”的……
    一块肉,一袋菇,一壶油,一粒米,一筐菜……“五个一”思路,紧连着片片山林;打出来的“拳头”和“品牌”,全都是一张张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无公害牌”、“生态牌”!
    要问这底气和信心来自何方,还要从他们大兴养殖、种植的“风水宝地”——东宝区栗溪镇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说起……

    生态养殖上青山
    栗溪镇处于荆山山脉余脉,位于东宝区西北角,与南漳县东巩镇接壤,全镇有山林面积46.8万亩。走进栗溪,总需要绕过座座青山。但无论怎么样绕,也绕不过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现实需求。多年来,栗溪镇历届领导班子屡经思考探索,最后还是把发展思路定位在了这座座青山之上。
    山里娃马强国也许是个特例。寒窗苦读飞出“干沟”的他,去年春上却丢掉“铁饭碗”回归故乡——栗树湾村,选了一块三面环山的马林子冲,做起了“围山养鸡”的文章。
    3月7日上午,记者顺着一条新辟的土路走进他的养鸡场,只见几排鸡舍房隐在树林之间,房前的空地上摆着一条条鸡槽,一根根木桩上朝天绑系着以反光驱赶老鹰的碟片。山脚边,一群群土鸡正在林间觅食、撒欢;山坡上,间或传来几声嘹亮的鸡啼。
    马强国又运鸡进城去了,其父马其成在照看鸡场。他说,儿子回来养鸡,开始也有点想不通,但最后还是支持他,建鸡舍、修灭菌室、修路等一共投入了近20万元。
           
    鸡苗是从河南固始运回来的,饲养时不用配合饲料,都是撒的玉米。年前年后卖了1000多只鸡,现在山上还有近2000只。今年将自繁自养本地土鸡,计划年销售达到10000只。
    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敖明发说,栗溪镇开展“围山养鸡”有上10年了,全镇有七八个大户。那年闹禽流感受了些影响,近几年不少农户又行动起来了。下一步镇里要把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共同体,打响“栗溪土鸡”这一品牌。
    撒着欢儿在山林间自由生长的,不仅仅是这些鸡群。在折旗村二组,记者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一群群头颅尖削的野猪,被绿色铁栅栏围在了一座面积约200亩的山上进行散养!
    2008年5月,折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兆刚从湖南湘潭引回9头野猪种猪,经过几年摸索习性、养殖繁育,存栏数达到了近700头,不仅建起了繁育基地,还成立了香龙山牧业有限公司和兆发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围在龙王泉山上散养的野猪有近400头。杨兆刚的贤内助张昌菊介绍说,大多数野猪平时都是在山上,每到投食的时候,听到响动声,山上的野猪会齐冲而下,闹得尘土飞扬,颇为壮观……一来二往的,这里还成了当地乡村游的一个旅游景点。
    去年,香龙山牧业有限公司首次获得了近50万元的销售收入,惹得本村上十户村民纷纷效尤“围山养猪”。鉴于野猪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的特点,今年公司将存栏目标定为2000头。
    “动物散养着,心情就好。心情好,肉质和味道就好!”前往看稀奇的一位司机说了句玩笑话,却也道出了生态养殖的精髓。

    特色产业出山林

    如今的栗溪,一路踏访,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每一个特色产品的背后,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每个产业的背后,都活跃着一个龙头企业的身影。
    栗树湾村3组马其兰的香菇大棚内,种有4000多袋袋料香菇。入春以来气温一直较低,她还没有敢给菇袋喷水。
    “去年行情不好,每袋菇只有3块钱左右的利润,主要是9月份出头茬菇时就遇上了连阴雨,烂掉倒掉了不少,留下的干菇只卖到15块钱一斤……”马其兰惋惜地说,“要是当时有公司能够大量收购鲜菇,我们就不会受损失了。听说今年山缘公司将要在栗溪街上建冷库,定时收购鲜菇,这样我们种植起来就放心无忧了。”
    香菇种植是栗溪镇的支柱产业。拿栗树湾村来说,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从最开始的秋袋菇到现在的春袋菇,目前仍然是全镇香菇发展规模最大的村。
    其实,真正让马其兰担心的,还是山上有限的林木资源。栎树等阔叶树木质,是粉碎制作香菇袋料的原料,以前,大家都是“砍树不砍刺、砍大不砍小”,长此以往,菇料来源堪忧。2007年该镇开始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各户才逐渐意识到山林采伐不能竭泽而渔,砍伐时也不再毫无章法,而是分片开采,即今年砍完一片,下年再伐另一片,保证了山林的持续生长、持续受益。
    香菇产业发展有山缘香菇有限公司做后盾,优质稻种植和销售则有德源石碾米业有限公司当龙头。
    “去年只签了80亩,今年一下子就签了477亩!”马集村党支部书记丁祥成谈到该村与德源公司签订鄂中五号稻谷订单种植合同相关情况时,对今年农民增收充满信心。
    栗溪镇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昼夜温差较大,所产稻谷米质好,德源公司将这一环境优势与古老的石碾米加工工艺结合起来,生产的石碾米每斤可卖到40至80元。
    3月初,德源公司已与镇里部分农户签订了3000亩田的优质稻谷生产订单,并承诺稻谷收购保护价不低于2元,比一般稻谷高出0.65元。此外,每亩田还免费送给农户优质稻种4斤。公司加工粮源有了保证,农民保收增收也有了盼头。
    “我们山里种出来的白菜、萝卜,是清甜清甜的!”栗溪人自豪地说。近两年,该镇集镇周边的栗溪、马集、涧沟、胡畈、姚河、文丰等村,开始扩大蔬菜的露地栽培、大棚种植、山林套种面积,打季节差,打“无公害牌”,让鲜嫩、美味的蔬菜以及山野菜、田埂菜摆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
    花屋场村的何家沟山上,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原来,在区、镇畜牧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去年底成立的市红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此兴建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羊舍,28间羊舍可容纳2000只种羊。合作社经理伍德军说,他们学习的是宜昌老高荒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先进模式和经验。总投入200万元的这个养殖基地,将辐射带动栗溪、石桥驿、子陵、马河等周边4镇100多个养殖户,形成10000头的养羊规模。3月底竣工后即开始调种繁育养殖,并将依托姚河红旺食品加工厂进行羊肉标准化分割和加工,让山里的纯真羊肉产品进入“荆荆襄宜”等地大型超市和宾馆酒店。
关注焦点、关注民生、关注家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62

帖子

8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 2012-3-19 11: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靠山吃山,只有做好山的文章,老百姓才可能增加收入!看来栗溪在这块做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