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堰移民 于 2012-6-13 08:50 编辑
陈少慈《武当记》将掀“武当游”新使命 来源:湖北日报加入时间:2012-6-13
*
千龙新闻网消息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近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科书――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已出版发行,我国著名诗人、辞赋家、书法家陈少慈先生创作的《武当记》列于其中。截至目前,陈少慈先生已有《鹏城八景》、《潮汕赋》、《武当记》三篇佳作连续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无疑是对陈少慈先生文学造诣和文学地位的一大肯定。 * 《武当记》是陈少慈先生游览武当山,有感于武当山自然风景的壮美和人文历史的深厚,经过反复推敲、严格行文而成就的,堪称绚丽华章。《武当记》文字精美,通古博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囊括了武当山的历史人文、史迹遗存、风景名胜、地理环境、风味特色等方方面面,令人称绝。 * 陈少慈先生的《武当记》从不同角度诠释出武当山的品质、意象与内涵。《武当记》一文中采用我国古老文学体裁――“赋”的行文规律、融入了现代人的语法习惯和行文方式,更好表现出了武当山深厚的历史文化意韵和进取的现代人文精神。 * 《武当记》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媒体的推崇、文人墨客的赞许和社会各界的景仰,中国广播网、中国日报、湖北日报、网易、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相关报道;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郑伯农、原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徐青、原人民最高法院院长肖扬等人对陈少慈的代表作品《武当记》更是赞赏有加。 *
此次十二五规划教材收录《武当记》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起到积极的带动和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该文对武当山的绝妙描写对进一步传扬武当山的历史文化,彰显武当山旅游特色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长远影响,甚至将掀起游武当的新高潮。
*
陈少慈《武当记》纳入国家教材 填补文化空白
* 记者近日获悉,我国著名古书画鉴赏家、诗人、辞赋大家、书法家陈少慈创作的《武当记》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填补了我国现行教材在赋作方面的一大文化空白。 *
《武当记》是陈少慈登临武当,有感而发所创作的以写景为主的记述文,也是其继《鹏城八景》和《潮汕赋》之后第三篇纳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作品。
该文在认真遵循“赋”这一体例的严格性之基础上,独辟蹊径,将现代文法习惯和行文方式糅合在古老的赋作之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武当山景色与人文的浑然天成。 *
陈少慈的《武当记》纳入十二五规划教材,有益于增进青年一代对赋这种古老的文体的认识和理解;而其在赋作上的创新,不单具有开赋作新风创立新文体的重大里程碑意义,更是为我国现行教材的赋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填补了赋作方面的文化空白。(湖北日报实习记者:齐菁)
* 《武当记》 *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名闻于世,何及伟哉? * 太岳武当,源自秦川。圆方八百里,誉振九重天。七十二峰峻岭,千秋一月和颜。巍峰金顶宝殿,背倚古架神农。添道观棋布,如星闪玉嵌。一宫隔十里,五里距一庵。百灵森郁,万仞山高。道观何奕彩,汉水泽声淘。 * 眸回远眺,多少风骚。人杰于地,物华于天。山秀于灵,水碧于清。笑睹凡间岁月,沉思玄道春秋。昔日明皇赐锦,秉天御旨如松。龙腾日出,虎跃星垂。两仪共衬,乙泰同辉。太极克刚,气吞浩瀚。制柔神剑,划破天苍。刚刚柔柔,柔柔刚刚。世间今古,两绝无双。六十四卦,一统河山。青山放眼,靖海归心。奇葩蝶影,红叶心声。纵是天飞三万里,终归地宿一席坪。然僧陶趣,自我闲行。徘徊漫步,略悟岁晖。达则识鲲鹏,行须问己安。万物包容皆上等,一生怒恨终下策。心生恶、腑厌世,万般恶世,舍此一空。祈天寄世,三丰之能,炳地逸生,鹤天绝尘。借古言,譬天窗。道可道、非常道。贤不贤,寄先贤。玄岳人鱼,能过海天。物渊于本,道仁于心。今古往,相侯王,问津寻道,不绝仰攀。游人骚客,尽挥墨翰。 * 尤睹太子坡里,筑圣绝技妙玄。脊梁十二根,一柱顶天平。峰山鹤幻舞,幽谷虎吼声。南岩悬峭壁,鬼亦胆心惊。唯道通天法,炼己化为神。眼看龙头柱,重有千万斤。若无神鬼斧,焉能入云庭。紫宵凤展翅,金銮雀锦披。洞天古井映,勤酬物生移。辗转风和畅,龙孙慧眼高。鹄雁日闪烁,龟蛇月天参。奇花各异彩,一道一圣光。轻盈抒明月,举泰纳海天。 *
顿悟观世上,斯时看伟明。伟哉!太岳生瑕、岂有仙山金顶殿。玄天不伟、何来汉水怡心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