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3岁的随州老太吴中兴,剪得一手精致生动的剪纸。她创作的作品曾几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中年学剪纸,收获另一种美
从小爱好美术的吴中兴,42岁时报读天津美术学院函授班学习工笔画。5年的学习和刻苦钻研,吴中兴的画作得到了肯定,也为后来转学剪纸打下了美术基础。
剪纸,又叫刻纸,是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入门之后,吴中兴借着自己的绘画功底,开始构思创作剪纸图案。先画再剪。大自然的梅花、生活中的场景,以及神话故事里孙猴子破石而出等,都是她创作的题材。“当时总是画得出来但剪不出来,不是剪断了,就是剪得不协调美感不足。”老人笑道:“但我不服输啊,一遍遍反复剪。”经常为了一幅剪纸作品,而忘记了时间。丈夫下班回家时,常常是责问她怎么饭也没做菜也没炒。
有付出自然有收获。1999年澳门回归时,吴中兴创作的剪纸作品《祖国·母亲·我爱您——香港·澳门·心连心》,在澳门举行的二十世纪世界艺术家成果博览会上,被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评为国际优秀奖。
返校教学生,传承古老艺术
2011年秋,随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开办剪纸社团,请来退休在家的吴中兴教学生们剪纸。
曾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非遗工作的刘大江说,非遗普查发现,目前随州会剪纸的人很少,够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剪纸艺术的传承也将成问题。
6月14日,走进吴老师的剪纸课堂,教室四周成片贴着的学生们剪纸首先映入眼帘。黑板上画着荷花的剪纸图样,学生们正用折成三等份的纸剪荷花,吴老师则时不时提醒剪纸的要领。
六年级的朱家慧剪得格外认真。原来,刚记事时,她就对奶奶能剪出漂亮的窗花十分感兴趣,并学着剪一些简单的花样。后来,奶奶过世了,没人教了,朱家慧就自己拿着剪子随意剪。现在参加剪纸社团,有老师教了,朱家慧十分珍惜。
上网找专家,寻求更深发展
在吴中兴的家里,卧室的墙边摆着好几幅老人精心装裱过的剪纸画。那是老人自己创作、又极为满意的代表作。翻开老人的画作夹,一张张精致生动的剪纸画被小心翼翼地夹在其中。指着一张张剪纸画,老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画中的内容。
“作品难有展示的机会,也苦于没有交流学习的平台。就连剪纸的专业剪刻刀具,在随州也不知道去哪里买。”老人表示如果可以,自己想办一场个人剪纸作品展。对此,刘大江表示,区非遗保护中心将全力支持。
吴中兴说,现在退休了,时间充足,自己就想多钻研剪纸,寻求更深的发展。于是,老人学着上网,并搜索全国各地的剪纸专家。 “前段时间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吉林的剪纸老师,但对方以时间不便拒绝了我前去学习的请求。虽然她没同意,但我还会再争取。”吴中兴执着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