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2-7-25 15:43 编辑
阳新八景之三 仙观晴霞
从城东南跨富河大桥,约五里许有一处三面环山,中有一小块沼泽地名叫“观咀”。咀之外沿有隆起之土墩,名“观上墩”。宋徽宗时,墩上建有一道教仙观,内供八仙之首汉钟离神像,故名“钟成观”。据传:钟山原是楚将钟离昧将军,生前勇猛善战,后在此修仙得道。楚人慕其英雄,甚敬之,因修观以奉之。
钟成观坐南朝北,面向东去大河,与耸峙横泊洲头之文峰塔遥遥相对;大河之北紧邻着方圆六十里的网湖,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每当旭日东升,一片晴霞,晖映东天,观内瓦梁墙壁,被照得一片彤红,因名之曰“仙观晴霞”。前代诗人潘士英有诗赞曰:
道观氤氲起片霞,晴空遥望色殊嘉。
光笼绣壁疑朱幔,影落雕萼似绛纱。
晓日直穿梁吐彩,夕阳返照瓦生花。
层层密密盈丹室,不异东来紫气奢。
每当大水季节,富河与网湖两水连接,一片汪洋。在此段有一股旋流,对航行危害甚大。一遇狂风大起,飞银溅雪,势如排山倒海,甚是骇人!特别是每年三月三、大风暴前后,此处沉舟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船家来观咀避风浪者咸进观敬香,请求钟仙施法,平息风浪,保佑平安。
钟成观毁于兵燹,今在旧址重建,但规模不比从前。
〉〉专家分析
鲜明的地方特色
八景与地域环境及地域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是对自然条件和当地历史人文深入的思考、巧妙的利用、精心的创造,绝不是牵强附会,也不是照搬和穿凿,因而极具地方特色。这种特色紧贴当地的自然与、文化并形成深然的一体,被当地人认同的,成为当地地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阳新八景之中与水环境相关的计有 “沧浪烟雨”、“恩波夜月”、“谢墩夕照”、“仙观晴霞”、“杨林晚渡”、“南市渔歌”等六处。它们或亭立湖中,或桥连两湖,或河边建祠,或辟观避水,或古渡竟帆,或因水成市,充分反映了阳新古城三面环水,四周湖网密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特征,反映了当地人民对水的亲和性、对水环境所形成的景观的钟爱以及人们利用自然条件的创造性经验。
这些特色和经验一般只是属于某一地某一城,而不是他一地他一城的。与阳新西邻的通山县八景:“罗阜岚光”、“翠屏塔影”、“石桥秋月”、“双溪春水”、“犀港晨耕”、“焦崖晚渡”、 “新岭樵歌”、“瞿塘渔照”,以及阳新县北面的大冶县八景:“龙角朝墩”、“鹿头夕照”、“金湖湛月”、“玗洞飞云”、“凤岭松风”、“雉山烟雨”、“东方揽胜”、“西塞怀古”等,都紧紧结合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渊源,凝聚了当地人民的精心创造,都具有诗画般的意境。
但即使是邻县,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不同,其八景和山水园林城市特征也显现非常大的差别,各领风骚。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 王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