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假期,屋前屋后鲜见顽童的身影。美好的假期对他们只是一个梦。他们依然奔走在老师们之间,打着各科的学习“基础”。几年前,据《法制周报》报道: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湖南宁乡男孩陈子豪(化名),5年间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学习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从一个天真孩童变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这5年“填鸭战”,使得承受巨大压力的他身心疲惫,小小年纪就白了头。我们难道不心痛吗?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我们会笑宋人的痴,可是,在“唯翼其猎高官、得厚禄以为光耀门楣”(黄寿祺:《庸言》)为唯一目标的语境下,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那宋人的愚举? 在受“文革”影响和信息飞速发展的那一、两代人对“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持赞同的观点(老实而客观地说是“高分万岁”的思维)!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后代年纪越小,知道的知识越“丰富”,他们就更风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他们的金科玉律。 他们不知道,人,在青春期以前,70%的思维是被动接受性的,知识在他们的脑子里只是个接受、选择性记忆状态。在此间给孩子超多的知识,就好比让两、三个月的婴儿学习爬、走一样可笑。因为,无数的个例已经证实,即使他们一直正常的学习,一部分孩子由于幼小的脑细胞过度的超早开发,最终成为现代方仲永,让我们倍感惋惜! 综上所述,笔者呼吁:把游戏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们,学习,先学做人比什么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