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衣撰《嘉靖汉阳府志》记载:“太白湖在县治西一百里,九真山南。”“其水西接沔阳,广袤二百余里。春夏与新滩、马影、蒲潭、沌口等湖合而为一,秋冬水落,各湖始分。”东西长度叫广,南北长度叫袤,可见当时的太白湖面积之广阔。 比朱衣更早年代的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沔水》:“沔水又东迳沌水口,水南通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又谓之沌口。”又《水经注·江水》:“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白湖。” 从“湖水东南通江”、“江水左得湖口”的文字上理解,古代太白湖入江处地貌,绝非是一条河道,而是连接新滩、马影、蒲潭诸湖,延袤数十里的一片辽阔水域。所以古人称太白湖:“盖七泽之最,与洞庭彭蠡相伯仲。”又有诗:“汉沔疑无界,洞庭拟有邻。”······ 关于古太白湖旧址,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太白湖;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汉江分洪区一带;即赤湖,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东豉湖;即今湖南汉寿县东。 古太白湖之所以得名,据说跟李白到此一游有关。其实这是捕风捉影。郦道元比李白早生了230年,曾在书中写道“沌口通沔阳之太白湖,方圆二百里”。而李白又是一个以旅游为毕生追求的人,不可能不读《水经注》,一个字号“李太白”的人不可能不关注“太白湖”。在李白晚年的时候来到沔阳,古太白湖已从地图上消失,只留下沙湖一带水域,失望之际写下《沙湖游》: “钱塘月,洞庭烟,沙湖水色竟如天。哦,是明瞭,哦,是心酸!缺少高楼台阁,未见墨客留连。”(后镌刻于魁星阁第一层正中石壁) 一转眼,沙湖也消失,变成现在一块巨大的洼地,洼地最低处恰好在五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