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5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日前,湖北省襄阳市传出要花百万元建设一座郭靖黄蓉雕像的消息。此消息一出,各界褒贬不一,从目前看到的情况,仿佛反对讥笑的声音要多于支持的声音。鄙人作为一个襄阳人,可以说襄阳市政府建设这座雕像中,有鄙人绵薄的税收贡献,即便如此,本人也力挺政府的这项决议。而对反对者的有些严厉,本人甚至觉得可笑。下面对一些有代步性的言论一一进行反驳,并陈述支持的理由。
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及鄙人的反驳如下。
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申万里教授也表达了不同意见,在襄阳古城建郭靖黄蓉雕像,在历史文化上明显不符合史实,如果传播效应不断扩大,反而有传播错误知识的可能。教授的观点明显带有职业化倾向,希望用雕像等形象作品传递历史文化知识。发出这样的观点可以理解,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觉得教授忽略了一个重大命题:雕像等艺术作品是用来传授正确的史实信息,从而让学生、市民、参观者学习、了解的吗?我认为,恐怕这是少数人给强戴上的责任枷锁吧。雕像本身只是一个人们用来休闲参观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它的目的可以有传递史实的作用,也可以表达某种意境和思想,也可以体现某种美好的艺术形式;它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只要你看着好看、觉得好玩,从而下次愿意再来这里玩就行(当然不能是涉及黄色、反动、恐怖等不良文化符号的)。在襄阳设立郭靖黄蓉雕像,除了有借金庸名著炒作城市和旅游的目的,其实也表现了襄阳民众抗击异族侵略者的文化信息,当然这里郭靖和黄蓉只是两个虚构的人物,但他们正是代表了襄阳普通民众抗击异族侵略的坚强决心。据史书记载,1268年—1273年,蒙古开始采取中路战略(西路在重庆合川)大举侵宋,宋蒙军队在襄阳城及其副城樊城展开了五六年之久的襄樊保卫战。
2、 网友“心悦白云”等认为,在我国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的情况下,与其建意义不大的雕像,不如拿这些钱来改善民生,比如花在改造下水道等项目上。(相关博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8956e0102efi8.html?tj=1)我在襄阳生活了很多年,也见到襄阳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改善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同时我也接触过市里的建设主管部门,知道很多工程在资金筹措、工期安排、各方协调方面存在很多困难。说实话,以我的见识来看,100万元在改善民生方面,真可谓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我觉得因民生改善不到位而停滞旅游开发、文体建设、环境改善这些软建设是十分幼稚的见解,就像是一个老农民的见识(这里没有鄙视农民的意思)。中国的人均GDP仍处于世界下游,不也是照样召开奥运会世博会了吗?且那个钱还真是能干不少事。我认为,只要不是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很多事的完善都有一个过程,因为这个而否定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投资是偏激和没有远见的表现。
3、已有多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郭靖黄蓉出处),该选哪一个作为雕像蓝本很伤脑筋,甚至可能引来肖像权官司。操这个心真是杞人忧天,现在诸葛亮、孔子、孙武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画像多了去了,古时又没有照相机,你敢说你的作品就是古人的原貌?就算是有图像供参考的,如朱元璋,倒是有好几个版本的画像,也有地方为其立雕塑的浮雕的,你说该用哪个?我认为,这种情况下,以一个能被多数人接受、认可的蓝本即可。当然,这只是技术性问题,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综上,我觉得政府有关方面首先得弄明白塑像意图:首先这个雕像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还是促进旅游发展,抑或只是让群众多一个休闲参观的地方?可能有好几个目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所取舍。其次是资金权衡,到底要用多少钱合适,用这个钱所带来的收益要多久能回本等,这也涉及到技术层面。
综合反对者的意见,我觉得很多人对文化附加值(郭靖黄蓉是众人熟知的人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对它的影响更是没有了解;此外,把自身过多的愿望和要求强加在一座雕像上,对传播学缺乏必要的了解才会做出以上论断。
个人觉得,如果以促进旅游发展为主要目的,只要不是开支夸张,雕像本身没有宣传不良文化,在短至半年两年,长至五年八年能回本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考虑建造的。仅仅一座雕像而已,不必承载过多的文化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