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怎么写】 关于写随笔、杂文、小说 邹剑川 关于写作的方向大致明了,下面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写的问题。 既然是先要杂志发表,然后报纸发表,再然后商业化运作图书出版,那就是要赚三道钱。第一道,杂志一稿一投,我的目标是中国一线商业杂志。如生活、时政类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情感类《爱人》、《女友》,杂文类的《杂文月刊》原创版、《杂文选刊》原创版。小说,一线杂志那就是《小说选刊》原创版、《十月》、《当代》、《收获》、《人民文学》。散文中国的一线杂志是《散文》、《十月》、《收获》。 第一道杂志发表要争取知名选刊的转载,这又可以赚一道钱。例如《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杂文选刊》、《意林》、《格言》这些知名畅销商业化运作的选刊的转载。这是第二道钱。 之后就是一省一投,给各省的商业化运作的主流媒体,或者各省的党报、行业报,这是赚第三道钱。 赚第四道钱,就是商业化运作图书出版了,那需要一个主题。也就是一篇精品文字要赚四轮钱。 当然还有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钱,广播电台播出,要给稿费,网络转载采用要给稿酬,电视台使用要给稿费,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要给稿费。一篇好文字、精品文字要充分榨取其剩余价值。 这是规则允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你在中国一线杂志投稿发表了,拿去给个省级、副省级、地市级报刊发表,那根本就没什么,他们也无所谓。 如果运气好,一线杂志的稿酬基本是在千字200、300以上,有些千字500、500元。第二道选刊,大约是千字50到100元。如果被知名选刊,评为优秀文章可能有千字1000元到10000元。报纸一般是千字30元到100元。个别的千字150元、千字200元、千字300元。还有个别的千字15元,千字20元,千字零元,稿费漏掉了,或者不给稿费,一点不稀奇。图书的稿酬千字30元到100元,一般也就是千字30元到50元,而且周期很长,不允许一稿多投,所以我以前不爱做书稿。图书嘛,当下中国能买10000册的,那叫畅销。版税,3%到10%的样子吧,但是图书到底印了多少, 卖了多少,谁TMD知道,这完全不靠谱。大出版社可能厚道点,但大出版社店大欺客,你不是大牌,那就别指望欺店了。大牌,当然可以NB的和出版社谈条件,至于那什么些出版社咋几百万买断某部书稿,愚以为纯粹属于炒作、营销策略。譬如那什么麦家同志,真拿到了500万么?算了,图书不好卖,市场不好,咱们就别说这个呢。 关于随笔,好发表的是情感、感悟、历史、文化。感悟我不打算写,我这两年打算操作的是美食类、情感类、历史类。 至于散文,其实文学散文很难发表,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大想看文学类散文。我今年会写三组文学散文,一组10篇左右,俗世系列、鄂州风物系列、他们系列。 时评是不好发个表的,这个圈子里,自己人太多,譬如报纸的编辑、报纸的记者,新闻从业者,都喜欢操练这个的,中国干什么都得有圈子。就连北京籍写时评的乔志峰,那好像也是报社搞发行的。这是自己人一亩三分地。言论稍微好点,言论就是要老百姓、草根发言,报纸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嘛,报纸是大众媒体,光是自己人,自己哥们,自说自话,那也和党国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的宗旨不相符嘛。 总而言之,中国这些年报纸、杂志市场是萎缩的,境况不好的,发稿难度快接近上世纪80年代。副刊本地化,副刊不用外稿的日益增多。但新疆籍的夏爱华居然还能日发3、4篇,每月上百篇,一年近千篇,这让我觉得NB。我只听说往十五年前,有每月有麻袋装稿费单去取稿费的,那是月入万元,不算个什么事,现在还有月入上万的,那可叫了不起。不过现在月发100篇,也不算什么,去掉千字10元、15元,去掉没稿费的,大约平均稿酬也就千字30元到50元,折合人民币每月3000到5000元,这估计要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除了写作就是研究报纸、杂志,然后就是投稿,搜集投稿资料,还有读书,那这3000、5000元,赚得太幸苦了。 现下,写报纸,月入1000以上的就叫高手,副刊减少,萎缩,稿酬比十年前,不是增加反而降低了。中国最低稿酬标准,二十年没有任何变化。让人情以何堪? 以前很多写手,现在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好像有些都钻到出版社,写选题,攒书稿去了。或者是码长篇,指望着网上能够火,或者是改编电视剧、电影,嘿嘿,要真正混入影视圈,收益是高过写报纸、杂志、图书的。写图书嘛,要是能卖个2万册,3万册,5万册,10万册,那收益还是不错的,只是,你就是问编辑,他也不知道,哪本书能火,哪本书能畅销,具备不可预测性。这年头,谁知道,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所以大家满世界贴自己文字,编辑也满世界找好稿子,好作者。 最悠闲的还是体制内的报纸编辑,报纸编辑权限最大,报纸周期短,主编、总编也没那么多时间去琢磨,去干掉你的稿子。报纸吃财政饭,或者靠广告,不必杂志,靠文字卖钱,图书,靠内容盈利,周期长,要二审、三审、终审。编辑对于稿子没啥话语权。报纸编辑决定发个表,一般八九不离十,能够发个表,尤其是副刊,副刊不是新闻,更不是一版,没什么政治错误,没什么大原则问题,主编也不会干掉的。 商业杂志是三审,编辑之间都有竞争,靠上稿子拿奖金、提成。以此来确保内容和文字。嘿嘿,按照编辑身份,报纸副刊编辑比杂志编辑牛,杂志编辑比图书编辑牛。不过如果是网络编辑,门户网站,著名网站的编辑是很牛B的,发发公关稿,枪稿,因为海量,因为没版面限制,外快还是很多的,那比报纸编辑强多了。要是非著名网站,小站的编辑,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报纸编辑。 说到写手,如果非著名,没实力,写报纸也好,写杂志也好,写图书也好,写网站也好,混论坛也好,最后结局都是一样的。没前途,当做业余爱好吧。 如果著名,或是实力派,写报纸也好,写杂志也好,写图书也好,写网站也好,混论坛也好,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有前途,有为青年,钞票大大的有,名利双收。 我说我非著名,那是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我非著名。我有无实力?如果按照综合实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我不算差,而且还有潜力,还能进步。所谓著名和非著名都是相对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不好说。著名是个啥概念,在我们家我很著名,在我们单位我很著名,在我们系统我很著名,在我们城市我很著名,在湖北,圈子里大多数知道我这号人,在中国,相当部分弄文字的知道我这个人。但放眼中国圈子之外,嘿嘿,知道我的人很少很少。 其实,按照一本书10000册算畅销,一本书10万册,算很畅销,一本100万册,叫超级畅销。如果中国100个人中有一个知道我,知道我的人中有1个买我的书,那我就是畅销书作家了。 现在当作家,做写手,要报纸、杂志、图书、互联网络、手机无线、广播、电视、电影八栖才好,嘿嘿,我除了电影、图书、广播,其他都都上过。写手、作家要全媒体、泛媒体传播,最大限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培育粉丝,影响受众,用党国的话来说,那也叫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塑核心价值观,深入群众,贴近群众。 (2739字) 2012年8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