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有城市的好处,繁华,现代,时尚,机会多多。不然,人们干嘛都向往城市生活,向往大都市生活?农村人想进城,小城市人想进大城市,大城市的人,还千方百计想弄个绿卡、签证什么的,向往国外的洋生活,一掷万金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当然,城市也有城市的弊端,喧嚣,拥挤,污染,快节奏,竞争激烈,一个乡下人要适应城市生活,还真得来一番脱胎换骨。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恋家老人,尽管子女在城市里过得风光滋润,可他们就是不愿意随同子女在城里享清福,吃香的喝辣的,宁愿回到乡下去食粗茶淡饭,过清贫日子?老人总有老人的道理,那就是乡下生活简朴,清静,安逸,自在,起码,走路时不用瞻前顾后,像做贼一样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车子撞上,把那副老骨架给撞散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这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城里人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羡慕:乡下,世外桃源,田园风光、返璞归真,乡下的日子静谧舒适从容……所以,向而往之者大有人在,双休日、节假日乡村一日游两日游越来越成气候,在乡村自己采摘果蔬,自己动手做顿饭吃之类的自助游,在许多地方都很时兴。不难想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游的市场无疑会越来越红火。 既想跳“农”门,又爱乡村游,人,就是如此之矛盾!但你真要对这个矛盾较个真,可以肯定,城里人确是羡慕乡下的一些东西,但真要让他们永久性地离开城市,过一辈子乡下人的日子,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干! 这就是人生之怪,说粗鲁一点当如此表述。说雅致一些呢,就叫尝鲜,浅尝则止。就像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改吃一点小菜,觉得蛮好。比如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因避匪患,在乡下农家吃过一碗豌豆尖子,觉得特别可口,就将其赐名“龙须菜”,还时常怀念之。假如他如农家一样一日三餐都“享用”这等“美味”,吃得脸色泛青,四肢无力,恐怕赐个“蛇须菜”什么的都不可能了。 矛盾无处不在。能从对立中寻求统一,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洋丰·西山林语被称为“绝版地带”,绝就绝在她将“闹”和“静”协调地融合在一起,具备兼容性,城市的“闹”和乡村的“静”兼而有之,“城市·森林·我的家”,都市繁华和世外桃源两种境界捏和在一起,其魅力是挡也挡不住的。 先说“闹”。 该项目位于白龙山风景区和雨山风景区之间。提起风景区,凭常识,很容易叫人与跋山涉水舟车劳顿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此处则不然,距以市政府为中心的众多行政机关不过二三百米之遥,荆门繁华的商业街中天街也近在咫尺,其周边,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应有尽有,从小区擦身而过的就有1路、3路、9路、13路等多路公交车。称之为“闹”,一点也不假。当然,此“闹”者,不全是喧闹,还有闹市、热闹等诸多涵义,尽享城市繁华,出入方便,这是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这个“闹”,就诚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所云:“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再说“静”。 西山林语东临四干渠,宛如一条玉带在山边飘逸而过;西倚雨山,雨山往北蜿蜒连绵的是黑山、十八罗汉山直至大洪山脉,像一条巨龙从北边扑面而来,龙首猛一回头,东望荆城,就兀自崛起了一座白龙山。倚山面水,山为屏障水为界,利利落落勾勒出一幅动态山水画。巨幅画面的龙头处有个点睛之笔,就是西山林语。 不用细说,这种地貌特征,就是天造地设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别无纷扰,静是不言而喻。但此“静”,又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滤掉喧嚣剔除噪杂的静谧,时有小鸟啁啾,相伴林涛流韵,曲径通幽处,感受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寓静于动,同样是境界全出!一位洋丰逸居置业的高管告诉我,偶因加班,晚上懒得回家,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了一宿,不拥娇妻不着衾,倒是睡得更香甜,因为这里的宁静,是别了喧嚣的宁静,让他有一种全新的体验,睡得更美更踏实。 小区内的住户谈起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之处,津津乐道这里是另一个气候带:温差与市区相隔个三五度,夏天更凉爽,冬天更暖和。我想,这种山地气候特征,许是逸居置业的那位高管在这里睡得更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离尘不离城,坐“景”观天,满目青山,家在林中住,景在家中游,这就是西山林语,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 该项目是洋丰集团旗下子公司逸居置业的开篇之作。真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出手不凡。知恩图报,回报社会,是洋丰集团的铮铮诺言。生产好肥料,解决天下人的吃饭问题;打造好房子,提供最佳居住,一家以实业报国为己任的企业,将人们吃和住两桩头等大事一揽子扛在了肩上,这份回报社会的礼物,着实不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