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8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
内蒙古之行印象记 | | 2012年07月23日 10:29 来源:湖北新闻网 | | 
| | | 作者:聂关保
对于一个在鄂南山区长大的人,看惯了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高山流水、满目皆绿的景致,一直向往那大草原的辽阔、苍茫、雄浑、明净的自然风光,渴望观赏只有草原所特有的景色,总是遥想那蓝蓝的天空、朵朵飘浮的白云、碧绿的草原、成片成片的羊群、一望无际的沙漠,多想亲身体验那骑马、乘驼、射箭、摔跤、登敖包山乐趣,痛快淋漓粗犷、
淳朴、自然的内蒙古民族风情。
今年六月下旬,我们随赤壁市委宣传部赴内蒙学习考察草原民族文化代表团一行,终于,总算如愿以偿实现我的梦
想,兴奋而又激动地踏上了有着传奇色彩的内蒙古一周考察旅程中。
我们这次到内蒙古自治区学习考察草原民族文化,收获非浅。在内蒙古的七天行程时间里,在呼和浩特市、希拉穆仁大草原赛罕吉雅旅游度假村两地住过。先后参观考察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响沙湾;内蒙古博物馆;驰名中外的自愿充当和亲使者王昭君陵园等民族文化景点。所到之处,无论是在草原型的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市,还是在希拉穆仁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所到之处,这里独特的民族异域风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青色城市呼和浩特
我们一行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首站就是草原(又称青城)城市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城市。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教育、科研中心。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的空气,这里的空气使人感到格外的干净。无论走在闹市还是小巷,你都可尽情地进行深呼吸。这在武汉是绝对不行的。这里的民风很淳朴。尽管这里也有鳞次栉比的商厦和酒楼,但决少见夜总会、发廊、游戏厅。更多的是供平民百姓享乐的小饭馆。这里的治安也给人相对稳定的感觉,我见过九岁的孩子独自乘公交车上下学,学校门口也没有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军。但是商贩们却具有了天下商贩们所共有的特点——寸金不让。
走在(青城)呼和浩特市的大街上,四周的建筑基本上没有民族特色,只是街面上所有买卖铺户的招牌都是蒙汉对照的,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是蒙汉英三种文字对照的,这让人多少有一点身处塞外异域的感觉。青城呼市似乎是一匹摆脱了围栏束缚为寻找新牧场而奔驰的骏马。
陪同导游小白告诉我们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规,作为民族自治区域,城市街道所有标牌、标识必须使用汉、蒙两种文字。在中国内蒙通行的传统蒙文是竖写右行的一种拼音文字,来源于畏兀儿字母,用他的话来说,看起来像一把把钥匙。但是实际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不要说汉人,就是我们碰上的一些蒙古族人,也都不认识这些文字。呼和浩特的简介中称自己“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满、回等3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但是数据中显示,“全市现有总人口24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4万人,少数民族28.2万人,其中蒙古族20.76万人。”根据这个数字,即便把呼和浩特所辖一旗四县的的蒙古族人计算进来,那么蒙古族人怎么也不可能能超过的汉族人口,不知这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从何而来?
导游白小虎还告诉我们说:呼和浩特在蒙语中的意义是“青城,”因而在通往市区的道路中悬挂、张贴着不少“青城人民欢迎您”的迎宾标语。所谓青城,应该呼和浩特老城(汉名归化城)建于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有关。从呼和浩特一直绵延起伏至包头的大青山南部正是古敕勒川所在。中国历代在北方地区活动的多数游牧民族向来“逐水草而居,”遥想当年,想必这里曾到处都是水草丰盛、牲畜蕃茂的牧场。呼和浩特的城市面貌给我的初步印象并不像来之前一些朋友说得那么糟糕。街道建筑中不时可以看到橙黄和草绿相间的色调组合,以及一些蒙古民族传统的纹饰,给这座高原古城增添了不少异族情调。大兴土木之风在目前整个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概莫能外,现代风格的楼宇和中心广场上的花坛、喷泉,触目雷同,这使得当代中国的城市风貌倍显单调乏味。像中山路、新华路这些几乎每座中国城市你都能碰上的街道名称,虽远在塞外,也一样不能免俗地会碰到。好在同时有不少以内蒙各盟旗名称命名的街道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据史料记载,蒙古民族在世界各地往往以占领者的身份出现,而呼和浩特却是蒙古人自己最早创建的城市之一,只不过今天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似乎早已离这座城市的生活而远去。透过车窗外,你可以看到的技法拙劣的骏马雕像,洁白的颜色因久未清洗而显得斑驳灰暗,你也可以看到新建的乳都雕塑,花岗岩的质地加上现代主义的风格,恣意展示着工业文明的胜利。不时还可以看到蒙膳、草原游、蒙古歌舞等广告,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娱乐性元素,一种人为修饰过的观赏标本,而真正的蒙古文化和传统只能静静的藏在博物馆和历史典籍之中。这里你不可能看到的是这个城市的创建者—俺答汗的一点痕迹,更别指望找到他的塑像。固然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发展,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发展,而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历史文化所赋予人的一种精神。
希拉穆仁大草原
我们一行,从呼和浩特市乘坐旅游中巴车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希拉穆仁大草原。据史记载,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又因希拉穆仁河畔有座历史久远的席力图召,故又名"召河"。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呼和浩特以北100公里。因在希拉穆仁河边有清代喇嘛庙“普会寺”而得名。“普会寺”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雕梁画栋,颇为壮观。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
沿途经过阴山山脉时不禁让人想到历史上王昌龄的<<出塞曲>>: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不过阴山山脉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只是很长给你以绵延的感觉。路两旁没有一望无际的田地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沙土和小块的玉米地。惭惭地绿色的草地多了起来,偶而能看到牛儿羊儿在努力的吃草,因为这里的草实在太少了,可怜的牛羊呀!慢慢的出现了大片的草地到了,车子继续前进我们要到草原的深处去体验真正的牧民生活!
我们来到穆仁大草原旅游景点赛罕吉雅旅游度假村,该村位于召河红格尔包东北4公里处,建有豪华蒙古包62顶,普通蒙古包20顶,大餐厅2顶,王爷包二顶,可同时接待三百名旅客餐饮住宿。据导游白导介绍,目前,赛罕吉旅游度假村现已发展成为旅游项目设备先进集餐饮,住宿,休闲,误乐,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
在车上的时候,导游白小虎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比如接受敬酒的时候用左手接过来,然后用右手的无名指蘸起一点弹向天空,再蘸起一点弹在地上,最后蘸起一点抹在自己的额头上。其通行的意思是敬天敬地敬祖先,其渊源则是用戴在无名指上的银戒指检验一下酒里是否有毒。我下旅游车接受敬酒的时候严格按照程序。在蒙古包里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接受完敬酒后还接受了一条洁白的哈达,深感荣耀。
草原上的唯一建筑就是蒙古包,它是人类建筑文明与美丽草原的完美结合。首先,蒙古包适合蒙古人游牧生活,它是用细木头扎成平行四边形支撑的框架,这样框架很容易收缩可以卷成一个卷再次使用,外面再围上厚毡子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外围用绳子使之固定。其次,蒙古包的屋顶是用60
根木棍扎成的,还可以起到时钟的作用,在有太阳的白天
人们一抬头观察太阳照在哪根木棍上就知道一天中的时间
了。可见蒙古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放眼望去是无际无边的大草原,看到排列整齐而又错落有致的蒙古包,下车迎接时吟唱蒙古歌和热情的敬酒礼节,倒有几分异域风情的味道,牧场周围有散放的骆驼和圈围的马群,也觉得颇有草原的格调。最惬意得是雨中骑马,也许上苍垂青我们这些江南人,天气骤变,居然下起了大雨,而且气温较低,就在迟疑之间,几个胆大的,穿上厚衣,仍然前往,骑上一匹高头大马,在风雨中向草原远方奔去,只是那马被驯服了的,行走很慢,随着哒哒的马蹄声,显得很悠然,骑在马背上只是摇晃,我觉得不过隐,吩咐牵马人放开,自主调控快慢,让我的身心随着马儿的脚步,在这空旷、辽远、无边的草原上自由舒展,感到从没有过这样的放松和畅快。由于是初次骑马,考虑到安全,无法真正体验骏马奔驰、跃马扬鞭的快感,但我的思想早已似野马奔跃,不由得想到了纵横驰聘的草原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马背上的皇帝,在这里生存生活,走向世界,冲破天堑阻隔,率领浩荡
大军征战东西南北,他真是草原铸就的天才,成就了惊天大业,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至于草原上的赛马和摔跤比赛,我仔细看了,带有很浓的表演性质(我不用作秀这个词)。然后是骑马。我们一行团里有几个人去骑了,我没有去,而是选择了草原上步行。我在行进中深感悲凉,诗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成为陈年往事,面前的草原连“老鼠跑过现脊梁”都做不到,草稀稀拉拉的,跟草原的名字似乎不谋而合。
我们看了两个有点规模的敖包。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 据说, 牧人每次经过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几块石头;客人每到敖包前,一般都要按蒙古族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周,同时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块以求心愿得偿。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在敖包上插上苏德,据说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用过的刀枪,镌刻着开疆扩土的辉煌,把哈达系在苏德上,以表达子孙的敬仰。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我捡起了三块石头,围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了三圈后,小心翼翼地投在上面,三块石头没有一块滑落,我身为欣慰与自得。这三块石头代表的是我的三个颇为宏大的心愿。我一定会来还愿的,不过那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哪怕我届时头如雪、鬓满霜、步履蹒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