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3
版主
   
- 积分
-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6 05: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是什么?玉和玉器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玉就是一种石头,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孔子将玉说得更为神圣:“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这是孔夫子从儒学理论的角度、用拟人手法阐释的玉概念。将玉赋予了人格化和理想化。这种观念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大家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玉是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
由于这种美丽的石头被人为的寄予了这些美好的东西,玉就有了“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如果说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色,那么坚贞温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古人以玉为代表,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这个玉意识是玉文化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思想建树。
由于因为玉有这么多的美好在于其中,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爱玉,尤其是古人,活着的时候佩戴玉,头部有玉坠、手上有环、颈部顶念、胸部有胸坠、腰部有璜、璧等等吧,举不胜举,总之只要人体可以装饰地方都有玉,都用玉来装饰。就是人死后也要用玉来随葬,这些心爱的玉器与自己一同进入另一个世界,更有甚者有些人还将玉做成玉面,玉衣用于随葬。相传说玉可以保护身体不腐。这就是中国人对玉的崇尚。
但这里我们并不是单纯的说玉,而是要重点说乔家院出的一件玉器,而这件玉器将会改变中国科技史的――玉柄铁剑。乔家院墓地出土的一把玉柄铁剑,堪称“楚国第一玉剑”,距今至少2500年。该玉剑剑身和剑锋这些由两段铁制柄相连,全长37厘米。出土时铁质柄已部分腐烂。这柄玉剑由四节雕蟠螭纹玉和二生节铁组成,其剑身是生铁由于年代久远已严重腐蚀,但就是这二节小小的剑身,将改变中国冶铁史,因为它的发现将中国的冶铁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它的出现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铁器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