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兴国(阳新)州州长
   
- 积分
- 11385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本文最初来源:东湖社区-阳新文坛--风有痕
经多次转载今天再次回到阳新论坛。
阳新抗战史话之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革命便进入到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阳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土地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在富河南北同日本侵略军及其走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斗争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在这一阶段的初期,中共湘鄂赣省(特)委和湖北临时省委先后派曹德茂、黄全德、潘际汉、赵勤、马泛舟、刘青等人到阳新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成立了中共阳(新)通(山)中心县委和阳新县委,并以新四军大畈通迅处名义与国民党阳新县政府进行国共合作谈判。1938年1月,阳新地方势力对阳新县委进行迫害,赵勤牺牲。同年5月,中共湖北临时省委又派刘青前往,准备组建中共阳新中心县委,但在5月16日刘青等人遭到逮捕,后经中共长江局营救获释。
1938年6月,日军战领安庆后继续西犯,“武汉会战”拉开了序幕。6月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后,日军便以沿江两岸为主要攻击主向,其作战企图是以第11军所属的第6、9、27、101、106师团和波田支队沿长江攻击前进,主力置于长江南岸。
6月中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组建第九战区,会同江北的第五战区共同阻敌。第九战区统帅3个集团军,4个军共34个师的兵力,并以星子、德安为第一道防线,九江、瑞昌、武宁为第二道防线,阳新富河流域及大幕山为第三道防线阻敌西进。8月24日,日军攻陷瑞昌,此后战事便在阳新境内展开。这时中国军队以第31集团军、92军、54军、13军防守沿江一线,以26军团防守阳新县城方面,以30军团防守排市方面。
9月上旬日军开始向阳新境内进犯,19日突破54军、13军防线占领鸡笼山,并配合江中海军对富池口、半壁山要塞进行猛烈进攻。9月23日,守军第18师师长李芳郴拒不执行死守命令,率少数官兵逃跑,以致富池失陷。29日,江北的田家镇被日军攻陷,半壁山成孤立据点。此后,日军对半壁山要塞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守军193师和要塞炮兵冒着日军炮火和毒气的打击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战斗。10月4日,日军出动32艘军舰,80余架飞机对半壁山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守军1124团二营除生还官兵60余人外,其余全部牺牲。
在县城方面,日军在进攻之前就进行多次轰炸,8月13日,日军再一次对城内非军事目标进行轰炸,致使妇孺及伤员死伤1400余人。9月24日日军进至阳新七里岗、大垴一带,由于被水面阻隔,日军开始在五里桥处架设浮桥,但均被守军炮兵击毁。半壁山失守后日军派出大批汽艇溯河而上,协助南岸日军进攻县城。10月5日凌晨,日军乘5艘汽艇偷袭至富川门前,被守军359团击退,在以后的十余天中守军多次打退日军的偷袭。10月15日,日军出动汽艇十余艘,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占文峰塔处的高地,10月17日,由于县城两翼河防为日军突破,县城已成突出孤点,当日守军奉命撤出阵地。
在排市方面,日军在占领木港后即以第九师团一部向排市方向进攻,在此日军受到守军第60军184师的顽强抵抗。9月23日日军在玉岭山遭到184师重创,9月30日,184师退至石坑处阻击日军。10月2日,守军在排市方面展开反击。10月6日,60军在箕心垴、五爪立处全歼日军第30联队第二大队。12日,从江西箬溪方面进攻之敌占领龙港,富河防线彻底被日军突破。10月27日,日军第27师团宫崎支队切断粤汉线,至此中国守全部转入幕阜山区。
武汉会战期间,阳新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日热情,1938年初,县立中学学生在共产党人李海明、朱直节的发动下走上街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抗宣宣传活动。县民众教育馆利用一台五灯收音机收听前线战报,并通过大字报告知民众。在第二兵团进驻阳新期间,从南到北的三条工事、一个临时飞机场以及部队、物资横渡富河等工作均由当地民众承担。体现出了全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2年5月。这一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日军对占领区实行法西斯统治,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地方实力派的分争,使得中共组织遭到更残酷的迫害。1938年11月发生在阳新项家山的惨案就是典型事例之一。
第三阶段从1942年5月至1945年2月。这一时期是阳新敌后抗主根据地建立与发展时期。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五师在中原地区成立。1942年5月,五师为粉碎顽固派的围攻,扩大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于5月14日派14旅在阳新的沙村、王树之间南渡长江登陆成功,开始了从南翼战略包围武汉的行动。在经过三打程金门的斗争之后,随即建立以桂平为首的阳(新)大(冶)抗日民主根据地。阳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是14旅巡回大江两岸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之一。在根据地建设中,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大旗的号召下,国民党挺进军第二十支队和社会各届被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在“敌”、“伪”、“顽”夹击中的一块较为巩固的根据地。
第四个阶段从1945年2月至1945年9月。这是阳新人民坚持斗争走向胜利的时期。
1945年2月,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从阳新沙村处跨越长江天堑。2月25日,南下支队为了扫清尾追日军,在阳新的大田畈进行阻击。战斗中,南下支队一大队二连连长朱新阳血染沙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唯一的一块银元向党组织交纳了最后一次党费。
南下支队和五师的大力发展鄂南行动,在阳新境内开辟了阳(新)大(冶);阳新;阳(新)通(山);阳(新)瑞(昌)和湘富五块抗日根据地,使阳新真正成为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
在八年的抗战中,阳新人民共付出了87000人生命的代价,最终取得了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