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下楼,我下意识就摸摸口袋,手机还在,没忘记携带。晚上,看看手机中的短信,把手机调到静音,悄然入睡。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 手机已经融入生活,手机也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手机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但不细想下,还不会发现手机还有很多妙用呢! 在开会时,手机立马就发挥了妙用,当台上的发言者作乏味重复官话套话大话空话的长篇大论时,没带手机的痛苦万分,如坐针毡。而相反,坦然的拿出手机,可以看看新闻,聊聊QQ,看看微博,玩玩斗地主。敬业的,可以上网办办公,处理下积压的文件;理财的,可以登上手机证券,炒炒股票;爱购物的,可以到淘宝商城去捡漏。。。。怡然自乐,不觉会议就已经结束了。 没有往常开会时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台上的发言者起码的尊重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没有往常开会时的呼呼大睡,歪七仰八,被好事的记者披露的担忧。每个人安安静静,低着头,盘弄着手中的手机。台上,台下,二方都很愉快。 当在单位电梯里时,掏出手机,装着看短信?浏览新闻?不用打着“皮笑肉不笑”的招呼,不用对扣了自己几两银子的主管或领导,还谄媚的,热情的笑。不用和背地里告了自己“黑状”的同事敷衍,伪装着不知情。不用不自然的笑,也不用板着一个脸,装着深沉,严肃的姿态。 当坐在公交车里时,拿着手机,戴个耳机,沉浸在一个人的天地里。听着音乐,聊着QQ, 不用起来让座,不用听车内的吵闹,不用害怕道德的指责。即使旁边站着一位孕妇或老婆婆,谁能责备一位没看见的人的过失? 不好说的话,用手机发个短信。回是一种态度,不回也是一种态度。两个人都心知肚明,省了言语的尴尬。 但这些手机的“妙用”,如果用的不恰当,那可是适得其反。比如在家庭聚会中,一不小心就闹出矛盾。近日,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半岛网-城市信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放下手中的手机,望着对面的一个一个朋友,亲人。真诚的对着他们微笑。和父母说说话,和朋友谈谈心,和孩子聊聊天,暂时忘了手机。 太多的年轻人,躺在床上按着手机的神情,姿态犹如抽着大烟般享受。 放下手中的手机,尝试下没有手机,没有电话。一个人清静感受下孤独的时刻。 有时,人与社会太近,与心灵却隔的太远! (2012/10/15夜观日于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