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与月色—读赵志荣诗集《世俗的花朵》 苏白 赵志荣是新疆人,那片广袤的土地,留给我是苍劲雄浑的开阔印象,日照时间很长。在赵志荣相当部分诗作中,我们可以品读出,来自塞外边关的雄风,如长河落日,壮阔辽远。 赵志荣的长诗居多,往往直抒胸臆,饱含激情,诗情喷薄而出。其光如日中天,让人热血沸腾,其间也不乏对于历史、人文、哲理的思考与追问。如《时间与人》探索永恒的历史和时间,涉及科学、人文、自然、历史诸方面,有着理性的思辨与沉思。长诗《请端起这酒杯》,从酒杯这个意象直指生活的存在,在新世纪的曙光里追思历史,表达了对于青春往昔的感伤,对未来的期盼。在有节制的激情里,品味和品尝如酒香醇苦涩的往事,一樽还酹江月之后的中年苍茫之后,却是带有亮色的喜悦和乐观,充满阳光、阳刚心情。 作为一名女诗人,赵志荣的短诗取材生活片段、随想、杂想、感触,更为抒情和柔软,如夜间的月光,静谧流淌。对于意象更多的赋予主观上的诗歌意味。有些短诗则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流派的手法和技巧。“在星星闪耀的夜空\它静静地依偎着游人\在每个匆匆的日子\太阳邮递着我们爱慕的眼神。(《友情》)。颇有西方神秘主义、象征主义诗歌的神韵。而有些短诗则是继承中国古典传统意境的现代开拓,如《东方山》有关传统的禅趣。《清江游》中,“满山红叶\铺开多情的宣纸\多情的一江秋水\写软两岸的青山\”,有着古典唐宋诗词的韵味,也与朦胧派诗人舒婷描绘三峡的名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而言,赵志荣的短诗,更多得如她长期生活的江南水网地区,有着水乡的浅酌低唱的柔性美,如同湖港里那徐行的乌篷船,是阴柔的沁人心脾的无边月色。 但赵志荣诗集也存在缺憾,那就是诗作没有注明创作时间和地点,不便于我们了解诗人写作的脉络和线索。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由于公务繁忙,赵志荣没有太多时间来阅读、写作,有些诗作略显直白,技巧略为陈旧。但这都不能掩盖女诗人三十余年来,执着于诗歌的热忱。也不能影响赵志荣在湖北电力文坛乃至湖北文坛的影响和地位。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读我的诗歌时,赵志荣眼神里的光亮,那是诗性的光芒。也还记得多年前,赵志荣家中,放在桌上摊开的海子、顾城的诗集。 一个写诗、爱诗的人是幸福的,诗歌开启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让我们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语言、艺术的巅峰,去审视其他文学、文字形式。赵志荣在新闻、散文、公文方面诸多的成就,也告诉我们,诗歌是打开文学成功大门的钥匙,是开启文学宝库的那句“芝麻开门”。 (1018字) 2012年10月23日手草 2012年10月23日电稿 赵志荣,1959年生于新疆伊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从事过基层供电企业管理,电力报纸编辑等工作。曾获湖北省楚天文艺奖、湖北省五一新闻等文字奖项。在《诗刊》、《中国电力报》、《克拉玛依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现为某企业内刊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