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后来阳新,让荒草地变薯子田,一颗薯子身价翻10番 老王扎根大王 欲建深加工厂
王中安在红薯地里 今日阳新讯(记者 石振华 文/摄 )“你看,这颗薯子(红薯、白薯的俗称)约摸两斤重。”老王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翻开薯藤,双手快速地扒开泥土,四五颗硕大的薯子并排展现在大家眼前。
“一百多万总算没打水漂。”老王说,这是他第一次试种薯子,开始心里底气不足,担心这片地不适合种薯子。看着“修成正果”的薯子,老王那颗悬着老久的心总算放下了。“薯子下个月就可以收获了,然后深加工成薯子饮料。”
下岗后来阳新种薯子
老王叫王中安,是一位有着几千万身价的老板,他喜欢人们称他“老王”。他今年59岁,个头不高,瘦瘦的,浓眉下的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王中安是黄石城区人,去年,他决定离开城里优越的生活,来到阳新大王镇大干一场。其实薯子在农村不值一钱,而在王中安手里却成了宝贝。“红土地里能长黄金。”王中安对于他的选择信心十足,下个月准备在大王镇投资几千万建一个红薯深加工厂,做红薯饮料,让一斤薯子的身价翻上十翻。
王中安下岗后做生意已经有十几年了。王中安说,他曾做过建材生意、办过化肥厂。“化肥厂污染严重,就改行做农产品深加工了。”
“要找一条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渠道。”做了多年农产品深加工的王中安,因各种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时常备受煎熬。这些促使他决定找一条从生产到深加工再到销售为一体的,完全由自己控制的链条。
“给我推荐一块土地种薯子。”去年年底,心中无底气的王中安来到阳新,找到县农业局局长肖绪明,让其帮忙物色一块种红薯的土地。“去大王镇吧,那地方好。”肖绪明思索了几分钟。肖绪明的话让王中安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去大王镇种红薯。
荒草地变成红薯田
今年3月份,初到大王镇的王中安有点灰心。当地村民处处为难,完全把他当外地人看待。播红薯种子时,请当地村民大多不认真做事,却把工钱要得高高的。“如果不和当地村民搞好关系,别想在这里立足,怎么办?”王中安有些担忧。
“有问题,就找我。”王中安想起了当时与大王镇党委书记石显芳商谈租地种薯事宜,在谈话结束后,对他说的这句话。王中安找到石显芳,向其叙述了目前所遇到的困惑。石显芳找到村民,一家家地做工作,再加上王中安的真诚,当地村民对他的态度转变了,觉得他是个老实人,是个办实事能给村民带来实惠的人,村民慢慢地接受了他。
“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了,他们对我很不错。”王中安笑着说,现在他和当地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很卖力,并且做事都很细心。”
王中安领着记者绕着田埂参观他的红薯地,很难想象这一片片红薯地原先都是一人多高的荒草地。王中安在大王镇五个村种有红薯和白薯,“莲花村种有800亩、下堰村种有850亩、下海村种有800亩,其它两个各种了300亩和200亩。”王中安边比划边介绍,“我们来时,这里全是荒草地。”
“这一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王中安说,自从来到大王镇租地种薯后,不仅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县长童金波也来我这参观过,他的到来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信心更足了。政府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这些老板创业,让我们能安心。”王中安说。
扎根大王欲建深加工厂
王中安指着一颗大红薯,乐呵呵地说,“你看,这颗红薯起码有2斤多重。一亩至少能收获6千斤红薯。”
“这些白色薯子含的淀粉比较多,可以加工成淀粉;这些红色薯子含有红色素,可以加工成红薯饮料。”王中安介绍,“今年的试种成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们公司(湖北薯康食品有限公司)打算明年扩种8000亩白薯、红薯和南瓜。”
王中安算了一笔账给记者看,一斤薯子的市场价3角钱一斤,6千斤薯子也就1800元。如果加工成饮料,一斤薯子的价格可以变成3元钱,6千斤红薯就变成了18000元。“下个月,我准备在大王镇建一座深加工厂,以后不仅仅加工红薯饮料,也加工南瓜饮料、红枣饮料和绿豆饮料。”
这样一来,湖北薯康食品有限公司不仅仅给当地的经济到来了活跃,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