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56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我们每天凌晨一点钟就要去抢位置,在路边放一块板子或塑料布,到5点多钟就去出摊。”24日,说起白庙路马路菜场,蔡湾市场商贩曾师傅满腹苦水。曾师傅是原制革厂的职工,该厂后来改建成蔡湾市场后,他便在市场上卖菜,一晃已是20多年。
现在,蔡湾市场正在改建,改建工程开始前,商务部门设置了一个临时菜场。近一个月来,由于蔡湾市场改建,不少商贩们将摊点搬到了马路上,在白庙路月亮湖小区旁形成了一个马路菜场,绵延600米,曾师傅就是其中一分子。
“菜场怎能建在马路边上?”马路菜场的存在,既影响了市民的交通出行,又破坏了城市的形象,引起不少市民投诉。
马路菜场。 记者走访
马路菜场长约600米,吵嚷热闹
24日上午,记者到掇刀区白庙路月亮湖小区旁采访,见到这里十分热闹,商贩们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占据,从月亮湖小区大门起至石化医院,在约600米长的路段上,遮阳伞如蘑菇一样开放着,蔬菜、水果、调味品、禽蛋、副食等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就连衣服、花卉、中药材、茶叶、蜂蜜等摊点也跻身其中。这些商品大都摆在地上,装在篮筐里,也有的搁在三轮车上。买菜的市民摩肩接踵,商贩的吆喝声,市民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旁边机动车道上车来车往,喇叭声、发动机的轰鸣声不时传来,好一个喧嚣的世界。
“要不要来两斤,新鲜的。”记者挤在买菜的市民中间,总听到商贩这样吆喝。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卖菜?”
“那边临时菜场沒有生意,只好在这里卖。”记者与一菜贩攀谈起来。
菜贩姓官,在蔡湾市场卖菜10多年,起早贪黑,养活一家四口人,虽然辛苦,但日子还过得去。官师傅称,自从蔡湾市场开始改建,他们搬到临时菜场后,生意就大不如从前。
“这里半天可卖三百多块钱,在临时菜场,一天卖不到100块钱。”官师傳说,他们知道在这里摆摊不好,可这边的顾客都不愿意绕到临时菜场去,他们只好搬过来这边卖。
“听说这边生意好,我们就都搬过来了。”在此摆摊卖菜的刘师傅说。他本来在九渊路卖小菜,前天才开始到这里卖菜。“这里人多,热闹!”
记者调查发现,这里的摊贩,一部分来自蔡湾市场,一部分来自周边的宏丰嘉园菜场和通源市场,也有少部分周边菜农。他们来这里,都是冲这里的旺盛人气。
记者在马路菜场走了一个来回,看到地面上到处都是菜叶和其他垃圾。一些运菜的三轮车、摩托车停在花坛边机动车道上。一名过路的市民抱怨:“菜市场怎能建在这里,这让人怎么走?”
临时菜场朝向竹皮河,冷冷清清
蔡湾市场开始改建后,在市商务部门的协调下,将蔡湾市场旁边的听涛居地下室建成简易菜场,作为过渡时期的菜场使用。
冷清的临时菜场。 当日,记者到该市场进行了采访。该菜场出口建在葡萄园路竹皮河边,从葡萄园路竹皮河桥旁边河边一条通道进入,上面是竹排搭建的顶棚,两边是临时平房,商贩们在这里经营调味品、水产品等。走到中间路段,有一个入口通向地下室,地下室顶部两条节能灯带一字排开,向内部延伸,下面是几排摊位,入口处是肉摊,再往里走,是菜摊、调料摊,有些摊位空着,用塑料布或编织袋盖着,摊位两边隔有一些小房间,那是商贩们经营或贮藏货物的地方。几十米长的地方,只有五六个商贩,显得十分冷清。
里面灯光还比较亮堂,记者在里面站了十多分钟,没见一个前来买菜的市民。在一面墙上,还贴着商务部门的告示,要求商贩注意市场内的经营秩序,严禁在里面生火做饭,严禁使用煤气等易燃物品。
记者在查看时,旁边正好一个女商贩在炒菜,另一边,几个商贩一边招呼记者,一边抱怨生意不好做。
“怎么没人来买菜呢?”记者问一名女商贩。
“都到马路菜场去了,那里方便,谁还会绕这么远。”商贩自称姓李,在蔡湾市场做生意多年。
见到有记者采访,另几位商贩也凑了过来。
“我们这个菜场主要服务石化的居民,现在临时菜场大门开在竹皮河边,石化的居民来买菜,要绕几条路,哪个愿意跑这么远?”菜贩李女士说。
李女士是外地人,夫妻俩在蔡湾市场做小菜生意多年,现在主要经营莲藕,批零兼营。临时菜场内生意不好,他们夫妻俩便分开两地做生意,丈夫在马路上销售,她坚守在临时菜场内。
“你看,我在这里面,一天卖不到100块钱,赚不到20块钱。”李女士说。
“如果把这里打通一个出口向着白庙路就好了。”商贩们说,他们也不愿意到马路上去卖菜,冬天来了,马路上风大,再说下雨下雪时也会很不方便。
正说着,两辆三轮车载着蔬菜开了过来。李女士告诉记者,外面马路菜场开始收摊了,商贩们开始回归临时菜场。记者看看时间,12时15分。
各方观点
环卫工人:遍地垃圾,劳动量增加三四倍
从蔡湾临时菜场出来,记者再次来到马路菜场,此时已经是中午12时30分。这里的商贩大都撤离了,还有几个水果摊、两个肉摊和两个菜摊留在现场。地面到处是菜叶、稻草绳、塑料袋。偶尔也有一两处光溜的地方,那是菜贩打扫过的地面。有的垃圾堆在花坛边,有的用袋子装着,放在人行道上。
在月亮湖小区门口,记者碰到了正在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王宗勤,在她的身后,是一辆手推式翻斗车。
“以前这一段路,只扫一车垃圾就够了,现在,这里每天要扫五六车垃圾,都是菜叶果皮之类的东西。”王宗勤介绍,这个马路菜场形成不到一个月时间,一般经营时间都是半天。以前,他们每天早上要把路面清扫一遍,但现在,每天早上来时,路面都被商贩占据了,不能清扫,只有等待中午商贩们收摊后再来清扫,这样扫一遍要花两三个小时,比以前多花一个多小时,劳动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
“听说蔡湾市场年底可以修好,是不是真的?”王宗勤问。得到记者肯定回答后,王宗勤说,希望马路菜场快点撤离。
旁边门店:影响生意,影响交通
马路菜场旁边有些商业门店,分别经营着药品、早点、快递、粮油等业务。马路菜场建在这里,对他们有何影响?记者对一些门店店主进行了采访。
“肯定有影响,上午运货的车子进不来,送货出去也不方便。”在一家粮油经营店里,女店主这样说。
“有影响,进出都不方便。”在某通讯营业厅,一名女营业员说。现在商贩占道,影响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同时,商贩运货的三轮车,买菜市民的自行车、摩托车都停在旁边机动车道上,影响交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马路上卖菜,影响我们出行,同时也影响了环境,破坏了城市形象。”过路的刘女士说。她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一路段,上午上班时通行十分不便,只好从对面人行道上行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