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的农业“三品一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长足进步。
据介绍,自2003年开展农业三品品牌开发以来,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数量逐年增加,农业三品产业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底,黄石市农业三品一标企业数达到35家,有效使用标志产品108个,总产量19.13万吨。
一串数字,一堆果实
细细盘点,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已有26家,标志数72个;绿色食品企业有9家,标志数36个。去年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5个,比上年增加56。
在基地建设方面,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基地监测面积达到37.6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26个,种植基地2个,规模0.4万亩;水产基地16个,规模20.2万亩养殖基地8个,绿色食品基地监测面积17万亩。通过开展农业三品一标品牌开发,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意识逐步增强,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劲牌有限公司主营产品“劲酒”成为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劲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珍珠果米酒”是湖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连续两届雄居同行业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有扶持推广,也有服务监管
为了促进农业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打造优质农产品安全品牌,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纷纷出台了扶持和引导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见》和印发了《黄石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农业部门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制订了农业标准化知识100问。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积极开展了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积极转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着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标准化为手段,以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控制措施及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真正使农产品处于有标生产、有标流通的有序状态。
另外,按照规范化认证、标准化生产、优质化服务的工作目标,管理部门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完善认证制度,维护认证的权威性,提升品牌公信力。通过加强证后监管,督促企业执行全程质量控制制度,完善质量追溯体系。
三点不足,需要改进
农业部门人士分析,我市三品一标产业的发展也有三点不足。一是精品名牌少、行业性、区域性的大基地、大品牌创建还很薄弱;二是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方面,种植业发展慢于养殖业;三是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利用滞后,区域性品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长期以来,农产品一直处于低价位运行,而农民种田成本居高不下,风险较大,影响了生产者投资的愿望。这就使得我市具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一村一品”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开发意识不强。
目前由于我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龙头企业生产的需要,部分粮油加工企业都存在原料短缺的现象,制约了龙头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另外,我市大部分属丘陵地区,形成连片基地比较困难,导致农产品基地规模不大,同一产业区域布局分散。
面对上述不足,我市应该如何改进和完善?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三品”和《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广泛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促进农业内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第三,要按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的思路,以品牌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主要对象,以持续发展的名优主导农产品为重点。积极运用订单生产方式,规范各种投入品使用,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稳步推进农业“三品一标”发展步伐;最后,还要切实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优化“三品一标”发展环境。只有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把申报种植业板块、畜牧小区、水产片带的基地建设与“三品一标”开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会各种资源,才能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的新格局,共同推动我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健康、持续的发展。
(余昌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