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19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姜锋青:最深刻的化妆(樊湖副刊2012年第49期)
橙黄橘绿时节,在武昌城门楼看书画展。忽见一青衫女子娉婷走来,喊我“姜老师”,云有一幅参展作品请我“指正”。说罢即转身引路且步履匆匆。我有些茫然,记忆的“鼠标”在脑海里匆匆搜索——她是谁?似曾相识,却又叫不出名字,很是尴尬。而她,对我似乎相当熟悉,其熟悉程度令她充满自信地认定我一定会随她同行。当时,我真如被磁石吸附般跟她而去——一是出于礼貌,更主要的是她太美了,美得像清泉下的一枚碧玉。这等美女缘何忘了她的芳名?直到在展厅一个僻静的角落,驻足观赏其书法作品时,才在落款处发现她的名字。我顿时想起十数年前,她曾演过我创作的一个歌舞节目,当年在众多女孩子参演的阵营中,尽管她很活泼,很青春,但都是清一色的舞台佳丽,一个个皆舞步轻盈、顾盼生辉。在眩目的旋转灯光下亮丽了那么十几分钟后,一卸妆便归于平淡和寻常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霜几乎没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今已是逼近40的她,缘何以一种超凡脱俗绰约迷人的风姿令人眼前一亮?
一番交谈后,得知她这十多年来的业余生活一直沉浸于书山墨海,读书、临帖成了她最大的快乐。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几乎皆能倒背如流。我忽然记起一段文字,说读书是人世间最深刻的化妆,被文字包装过的女人是女人中尤其耐人寻味的。这类女人即便淡化外形、素面朝天,仍然可以妩媚入骨,那种美丽可以直追风月。
写到这里,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个叫夏荷女孩写的一篇听白雉山讲古典诗词的散文,那真是清新、自然、真挚、细腻,去雕饰、无做作。其文字行云流水荡人心魄,其韵致如月下听琴回味无穷。我想这女孩一定也是“书虫”,尽管我与这个“夏荷”未曾谋面,或者见过亦未能对上号,但脑际浮现出的她却是一个举止优雅、气质高贵、灵魂安静的美女,不然,年逾八旬的大学者白雉山先生缘何又吟诗又题字又赠书激动得一塌糊涂?
还有一个叫龚愿琴的女作者,多年来“三更有梦书当枕”,妆台常留翰墨香。没有“美加净”没有“珍珠霜”没有“美肤宝”等“弹走鱼尾纹”的灵丹妙药,却有《诗经》、《史记》、《红楼梦》和“翻破的《唐诗三百首》”……因而常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冲动,笔底流淌出天机云锦般的文字,纸上律动着手挥五弦的光波……透过一行行氤氲着艺术气息的文字,我们看到一个“美目盼兮”的潇湘妃子向我们款款走来。
《离骚》中有这两句话:“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修能”二字,对本文主旨来说,指的是尚美女子的“读书”,而“内美”,则指个人心灵的高度修养。在当今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瞩目皆是电光声色、影像音舞。简单快捷的感官享受,媚惑诱人的视觉刺激,对比之下,读书就成为辛苦的劳作。“修能”也罢,“内美”也好,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更有外面世界那亢奋的股市、各种博彩奖券的撩惹,能安下心来烹书煮字、面壁修课该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控制力啊!这种意志,是一种难得的“吾道不孤”!因此,我对那些燃烛捧书、围炉夜读的女子,除了欣赏她们的芙蓉本色、清丽奇骨外,还特别敬重她们坚持文化的圣洁、用心血和智识点燃精神薪火,进行文化圣战的不屈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