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 记者 左聪
隆冬时节的富川大地,广大干部群众正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11日,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童金波就阳新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阳新作为全国贫困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任务很重,机遇很多,困难不少,必须要求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务实进取,攻坚克难,为在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努力。”童金波坦言,阳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阳新山多湖多、地势低洼的特殊地形地貌,使阳新成为“水袋子”、“旱包子”、“虫窝子”,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大,目前该县还有贫困人口15.9万人。
童金波认为,阳新目前迎来了脱贫致富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从国家层面看,十八大报告指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这对于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阳新来说,必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从全省层面看,阳新被省政府列入幕阜山区连片开发范畴,并同时享受国家“比照西部大开发、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市层面看:市委书记周先旺履新首日就来到阳新视察,体现市委对阳新的殷切希望和浓浓深情。从全县情况看:随着“一主四推”战略深入实施,阳新干群思发展、谋发展的激情高涨,阳新跨越发展态势已成。
“我们干部要抢抓这些难得发展机遇,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带领全县百万群众,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不拖全市的后腿。”童金波对阳新同步小康信心十足。
同步小康,经济发展是关键。阳新提出自己的经济倍增计划: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旅游收入五项指标,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确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人民生活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童金波说,蓝图已经描绘好了,关键在于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还是产业发展,为此阳新这两年做了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近两年,阳新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基本形成了“5分钟上火车、10分钟上高速、15分钟上轮船、2小时上蓝天”的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县域交通网。搭建了阳新经济开发区、新港(物流)工业园及滨江产业扶贫综合开发试验区三大平台,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就宝加鞋厂一个企业,目前用工1.3万人,一线工人月平均工资超过1700元,这对阳新产业扶贫带动非常明显。还启动了城东新区建设和旧城区路面刷黑等一批民生工程。
“城东新区开发不是因为建城而建城,而是阳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阳新形成一个居住人口35万人,城区规模4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童金波对阳新未来城市发展有这样的设想。
小康阳新是怎样的?童金波心中也有一个梦。他说,我心中的梦想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不要再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打工,也不要留下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教育子女的遗憾,能在县城里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能够在城里买一套房,能把自己的父母、子女带到身边,子女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就会组成我们和谐的阳新,小康的阳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