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4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广西兴安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担心被敲诈”,网站照片打上“马赛克”,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虽然照片很快又恢复清晰,“比原来小了一点”出现在网站上,有关方面也已公开致歉。但事件本身留下的思考多多:这种干部应对个人信息遭遇不法威胁的另类举措,是否另有隐情?倡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背景下,此举反映了某些党员干部的何种心态?(2012年12月22日广州日报)
现在当个小官也有难言之隐,兴安县国土局负责人就“担心被敲诈”,因为不久前就有数名局领导接到了不法分子寄来拼接的艳照敲诈信,声称“要想摆平此事,要20万元”。反过来想一想,之前接到艳照敲诈的局领导不也相安无事吗,为什么还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呢?“身正不怕影子歪”,敲诈这事不过是低技术含量的犯罪行为,如果官员两袖清风,行得正,影子也就不会有斜的可能,来了敲诈的信件,报警就是,何需将不要脸部的相片挂在网站上?
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公开自己的信息,包括职务、职权范围,甚至个人财产,坦坦荡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试想一下,自己不心虚,何必怕露脸,官员露脸的机会还少吗?现在乡镇一级开始的各级领导干部,哪次大会不需要照相、摄像什么的,哪个领导干了工作不需要宣传报道,如果都像兴安县国土局这样,官员上报纸、上电视还要不要脸部了。
俗话说,“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如果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坦荡行事、清白为人,那自己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对不法分子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呢?遮住了脸部的照片,反而让公众增加了探究欲望。因为现在落马的“表哥”、“房叔”等官员,就是网友通过照片看到了官员的脸,看到了官员身上的名表、名牌服装、抽的名烟,再通过人肉,发现了其贪腐行为。可以这样想,官员在网上挂上不要脸部的相片,就是出于网络反腐的担忧。
政务信息公开,既包括对官员任职基本信息的公开,也包含对权力阳光运行的期待。现在对官员财产的公示千呼万唤不出来,公众对各级官员的房产、工资收入、吃穿用度有多少越发好奇,随时随地拿着放大镜似的眼睛在盯着,所以官员再利用“马赛克”之类做出“不要脸”的事来,公众肯定认为你心虚,不敢公开。
身为领导干部,只要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平时廉洁自律,行为检点,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就不怕别人挖你的隐私。何必遮住脸部防敲诈? (语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