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左聪 
程晓胜给果树剪枝
昨日,在阳新县官塘村鹏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一群农户正聚在一起学习十八大报告,报告中的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等关键词让这些农户们兴奋不已。
这个冬日虽然很冷,但他们心里却是暖暖的。
园区负责人程晓胜虽然今年只有21岁,但政治敏锐性很强。他将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城乡一体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用红笔勾了出来,并认真地讲给员工们听。用他的话说:“十八大给我吃了定心丸,我们走立体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对了。”
程晓胜搞农业是受父亲程良鹏的影响,十多年前,程良鹏在陶港镇官塘村租了260亩山地,搞特色种养殖。跟着父亲,程晓胜也就学会了照顾母猪产仔,为仔猪剪耳、剪牙、打防疫针,也学会了柑橘种植技术。
2011年,从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程晓胜,正式接手父亲经营的鹏程生态园,引入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对园区也作出了整体规划,让土地面积与种养业优化组合。如山种树、种果、种苗木花卉;地种粮、油茶、水果、蔬菜;水面养鱼、养鸭;林中养鸡,林边建猪圈养猪。同时,还对禽畜粪实行无公害处理。
此外,程晓胜还通过对农民的培训、示范和影响,采取农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设水果、水产、水稻等分社。
如今,这片山地硕果累累。
“这个就是新品种——鄂柑一号,除它外,今年我们还收获了30多万斤水稻、近万只鸡鸭,还有南丰蜜橘、油茶、玉米、桂花、紫薇及萝卜、白菜等各类瓜果蔬菜。”由于品种太多,程晓胜一口气说出来还有点够呛。
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立体生态园。
走进园区,只听得远处传来轰隆隆的机械声,循声望去,一台铲车正在挖塘泥。程晓胜告诉记者,那里就是优质水产品基地,今年基地所有鱼池将下挖60—70厘米,增加鱼池库容,明年将放养四大家鱼。
在园区中间,几个水泥池引起记者的注意。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介绍,水池是沼渣沼液贮存池。养猪场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就通过管道送到贮存池,园区再利用沼渣沼液,来养鱼、种水稻、蔬菜等。这样不仅解决养猪场的沼渣沼液储存问题,也给园区的农作物提供了绿色肥料。
“你看那一片,这是我今年新开发的大棚蔬菜基地。”顺着程晓胜指引,记者看见一个近百亩的蔬菜基地上,不少地块已种上了萝卜、菜薹等蔬菜,还有些地块已平整好,所有地块都已建好了沼渣沼液管道。
程晓胜说,下一步,他将继续在生态循环、科技兴农上做足文章。利用养猪场的沼渣沼液,将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水肥耦合技术,全面应用于种养殖业,提高产量,改良品种。同时打响园区绿色生态牌,包装园区所有的产品,让其与农超对接。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中国梦,我也有一个梦想。”程晓胜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这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农庄,并且吸引附近更多的村民进入合作社,带领他们一起奔小康。
农产品重在优质
□记者 左聪
能否拥有更多的安全优质食品,是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八大报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特别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明确要求,为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这也促使我们要寻求新思路、新办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也关系到农业的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21岁的程晓胜,将水肥耦合技术应用到种养殖业,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从程晓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十八大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