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立在井盖上的反光锥筒已失去放光作用 记者 李飞 摄 骑摩托车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突然前方出现一个坑,你会怎么过去?市民刘女士表示,摔过去。25日,刘女士向记者反映,24日晚,她骑摩托车途经兴国大道立交桥路段,因未发现路中间一井盖边的坑,车辆驶近后在紧急刹车并避让时,她不慎摔倒在地。
“整条道路上都有这样的坑,为什么不设置警示标志?”刘女士说。为此,记者对刘女士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调查
隐患井盖有55处
25日下午,记者从白杨转盘骑摩托车沿兴国大道行驶,还未骑行100米就发现一块井盖四周有一个六边形的小坑,能将摩托车的轮胎陷进去。而在立交桥下的另一个井盖上,一块方形石块竖立在井盖上方。此时,两辆汽车正一前一后从客运站方向驶来,前车司机当发现正前方有石块挡路后,迅速向右打方向,导致与其跟随较近的后车司机为避免碰撞紧急刹车,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一名2路公交司机说,兴国大道上有不少这样存在隐患的井盖。“对我们影响要小些,主要是那些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人。”公交司机说,对他们产生威胁的就是那些井盖上竖立着的石块,开车时得小心避让。
“我晚上骑摩托车回家都要睁大眼睛。”家住邮政局对面的王先生表示,由于大部分井盖边的坑都没有明显警示标志,他只能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通过。
记者随后对兴国大道全线存在隐患的井盖进行了统计,共有55处,主要分布在白杨转盘、检察院十字路口、人民广场路口以及立交桥附近。
住建部门
要求施工方放置警示标志
“这些井盖边的坑及石块就是一个个‘陷阱’,对过往司机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石巍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路面施工的单位必须要按照规定设置警示牌,确保施工人员及途经人员的安全。
兴国大道为何存在如此多的“陷阱”?记者随后采访了县住建局工会主席袁知义,他表示,由于兴国大道刷黑,路面被整体抬高了十余公分,因此下水道、通信光缆等井盖也要随之抬升,但抬升后的井盖、井框与刷黑路面中间留有缝隙,所以需要使用沥青等路面修补材料进行填充。
“前段时间气温低,又时常下雨,导致修补用的沥青等材料无法加热到所需温度,无法对这些坑进行填充。”袁知义说,近期天气晴好后将要求施工方迅速将井盖边的坑填充。
为何未在这些“陷阱”上放置警示牌、反光锥筒等物以作提醒,反而使用砖块等物?袁知义解释,他已经要求施工方放置了警示牌,但施工方称警示牌数量不够,无法全部放置,因此使用砖块等物代替。“我们已经要求施工方尽快将坑填充上,在填充完毕之前必须使用警示牌或反光锥筒进行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