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00|回复: 8

乡土文化和童年记忆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1-7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土文化和童年记忆
    仙桃是我家,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祖辈们面向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一套乡土文化和民俗民风。在农村生长的我,从他们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痛苦和追求。
    我们所生长的环境,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土壤是一切生命的根。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仙桃,便塑造了我这个人的地域特质。说一口沔阳话,喜欢听花鼓调。仙桃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湖上有渔歌,坡上响樵歌,地上有花鼓”是这里人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五里三台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是这里文化繁荣的真实景象。
    现代化的发展,从技术手段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电脑、互联网和各种信息传播的普及,到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与商业关系的密切,使乡土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土传统文化的不断式微湮灭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感叹今日发展的成就,但也感怀乡土传统文化的生存。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种转型,才能在当今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如今的年轻人不喜欢看“花鼓戏”,新一代的仙桃人也不知道《襄河谣》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更不知道那时,过年吃的那些年什货是什么味道。会吹糖人、拍渔鼓筒的、懂得剪花样的能工巧匠越来越少。老农具、老手艺、老习俗这些草根文化,曾经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渐行渐远。身为现代仙桃人的我们,已与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产生了远离,从此再不眷念。爷爷踏过的水车,奶奶用过的纺花车;爸爸穿过的蓑衣,妈妈戴的细篾斗笠;老先生讲过的故事,大人出过的谜语;儿时骑在牛背上吹过的呜嘟,在谷场上打的陀螺;过年过节看到的狮子、龙灯、采莲船,在村头常看的草台班子演唱的皮影戏、花鼓戏,在露天放映的幻灯片、电影……这一切都一切,已逐渐远去的乡土童年,成为最宝贵、最值得珍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拯救童年的这些乡土记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仙桃人”独特的地域标志。
    水有源,潺潺不息;树有根,深深叶茂。作家莫言说:“农民对土地深厚感情的丧失是一个凶兆”。的确,那从土地中生长出的精神财富,那源于农村生活的优良品质,是当下社会变革不应遗失的美好。
    沔阳,一个老地名,一段老故事,一页厚重历史。富庶沙湖沔阳州,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沔阳特有的田园风貌,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历史名人和江湖豪杰。屈原沧浪水畔遇渔夫,李白在沔阳留下了足迹与墨宝,“千里送鹅毛”的典故也出自沔阳;一代农民运动领袖陈友谅起兵就在这里,金庸《碧血剑》里的袁承志穿的就是“沔阳青”长衫……
    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沔城,建县治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以其地理、人文优势,从至元十五年起,沔城一直是府、州、县治所在地,也是原沔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沔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闻名遐迩。历有“四十八寺庙,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井”之说。著名的有诸葛亮读书台,狄梁公问政处,陈友谅故居(即玄妙观)。有唐贞观年间兴建的周长七里三分的环形城,明洪武年间修建的规模宏大的文圣庙、清真东寺,还有明天启年间修建的湖北三大丛林之一的广长律院及清嘉庆年间修建的清真西寺。东沼红莲为沔城八景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襄河、东荆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沔阳人,培育了沔阳文化。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人们在这块热土上劳作生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凭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精湛奇巧的手工技艺,形成了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民间习俗。
    时至今日,仙桃众多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等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仙桃的民间文化亦内涵丰富,许多传统手工技艺还在民间传承,不少良好的民间习俗还被人们沿袭。目前,仙桃市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名录8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雕花剪纸堪称当地一绝,以其丰富的构思、圆满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工艺成为响誉海内外的一朵艺术奇葩。沔阳花鼓戏、皮影戏、沔阳渔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传播文化知识,保留、传承民间有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狮子、龙灯、彩船以火爆的场面、热烈的舞蹈、细腻的表演、丰富的扮相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沔阳淡水贝雕、麦秆画这些民间工艺,堪称本土绝活,享誉省内外。“沔阳三蒸”风味美食独树一帜……. 这些都与仙桃优美的自然环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财富在仙桃民间世代传承,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岁月离别昨天,记忆让我思念故乡。在外漂泊的日子久了,始终是不能去疏远那份情感。忆起故乡,感觉不曾遥远,记忆中的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
    周立波故乡小说富有乡土气息,富有乡土风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本地民俗基因的艺术风格。一个人的基因是植根于故土的,有其生俱来的血统,身上都烙刻着故乡的胎记。
    老祖宗创造的辉煌文化是根,是风筝上的线,是我们身份的基因。无论你身处何处,当你偶然听到家乡的沔阳皮影戏、花鼓戏,看到家乡的沔阳剪纸、贝雕、麦秆画,见到操熟悉仙桃口音的乡亲。“仙桃基因”让我们想到的便不仅是亲切,更是责任。
    我循着一位老人的指引,独步在充满古色古香、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那条小巷里,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寻觅着历史的遗迹。(2013.01张才富.于北京
.
20126895226197.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1-8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950

主题

864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1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8 10:3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情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950

主题

864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1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8 10:5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浪渔父仙 于 2013-1-8 10:55 编辑
byht 发表于 2013-1-8 10:19 .
仙桃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悦耳动听的沔阳花鼓,醇厚甜润的沔阳民歌,玲珑剔透的皮影戏,滋养了一代代沔阳人。听不厌的花鼓腔,唱不断的渔鼓调,喝不尽的襄河水,吃不殇的粉蒸菜,剪不了的沔阳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296

主题

6520

帖子

6670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6670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3-1-8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游子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1-11 14: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忧吾虑 发表于 2013-1-8 11:13
深深游子情。

.
666.jpg
问好超版{: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1950

主题

864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1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5-9 22: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张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50

主题

1837

帖子

211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13
QQ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4-5-10 01: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50

主题

1837

帖子

211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13
QQ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4-5-10 0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忆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