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荆楚行”天门采访组记者 周光兵)天门棉花,堪称一绝。
论产量,全国最高。至今有15年总产量过百万担,长期居全国县市之首,全国差不多每100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
论质量,品种优良,色白、绒足、纤维长、质地柔软,集棉花全部优质指标于一身。国家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在其报告中称赞,“湖北天门,百里棉海,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棉基地”。
天门素有“棉乡”美称,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做强做大棉花产业、纺织产业,一直是百万天门人的梦想。
去年8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建设工地考察时指出,希望天门充分发挥棉乡优势,着力打造“中国棉都”。
半年过去了,“中国棉都”建设进展如何?1月7日,记者来到天门,实地见证了天门人冒着严寒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面。
3000亩有多大?相当于280个标准足球场。
位于天门市天仙公路旁的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就有这么大。整个中心包括交易园区、国际棉花寄售园区、质检园区、保税园区、加工园区、金融服务园区、综合配套园区、仓储园区、物流园区、电子交易中心等。
2012年12月29日,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鸣锣开业,标志着我国中部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投入试运营,迈出了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开业当天,来自美国、新加坡和全国各地的210家棉商上线交易,交易额突破亿元。
如何把棉花产业做大做强?天门市委书记张爱国说,市委、市政府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2011年4月8日,天门市政府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卓尔公司投资60亿元打造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和国际化大型现货超市。项目建成后,可充分整合棉花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增加我国棉花产业交易量,提升我国棉花储备能力和棉花交易流通速率。
目前,该中心已有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棉商入驻,并与中储棉集团合作,正式成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代储库,与新华社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天门棉花现货指数,推动湖北成为全国棉花价格中心。
交易中心已经开业,预计2013年试运行阶段年交易额50亿元,2015年稳定运行后将达200亿元。
“三五年后,中国棉价或将以湖北为风向标。”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对交易中心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记者又来到位于天门经济开发区的另一家企业,湖北景天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纺纱为核心,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棉花产业化发展的集团型企业。
立足产棉区天门,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该公司拥有优质的棉花原料,为产品质量打下基础,成为步森、杉杉、太子龙等知名品牌服装企业的供应商,订单连年增长,2012年销售收入27.2亿元,实际缴税6300万元。如今,该公司生产规模达到43万锭,是湖北最大的棉纺企业。新一轮扩建后,将超过50万锭。
不远处,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响应政府退城进园号召,投资2亿多元在开发区内建设纺机工业园,也是干得热火朝天。如今雏形已现,还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会议的参观点之一。该公司志在建立世界一流的纺织机械研发中心和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原料生产、仓储、运输、加工及机械生产,整个产业链完整无缺。天门既有“两水、两铁、两高速”的区位优势,又有年产5万吨棉花、相关产业链企业超过50家的产业优势,以棉花交易为核心,通过发布卓尔天门棉花现货指数,实现“中国棉价看天门”并非遥不可及。
天门市市长柯俊表示,为支持棉花交易中心建设,市政府将为企业营造一流软环境,通过3年到5年的招商引资,吸引千家固定客户常驻天门,带动300亿元棉花产业投资。
届时,天门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棉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