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汉礼(中)将儿子的病历拿给记者看 记者 李飞 摄 两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父亲,却因为一通仅仅3分钟的电话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昨日,在城区做个体户生意的刘先生致电本报,“我在报纸上看到洪师傅的事了,我想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刘先生所说的“洪师傅”就是替瘫痪在床的儿子四处求助社会的洪汉礼(详见本报昨日03版),“我现在就把钱送到你们报社来,你们帮我转告他,这钱,我不需要他还。”当日下午17时许,刘先生带着爱心捐款1000元来到了本报编辑部。
“都有子女,我能理解他”
“你们的报纸我每期都看,今天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下洪师傅。”晚饭时间,还没来得及回家的刘先生赶到报社,他说,“我相信你们的报道,我这钱不是借给他的,不需要他还。”
记者想问刘先生的名字,却被他婉拒。“不需要知道我名字,也不用报道我,都是做父母的,都有子女,他的心情我能理解。”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很小的时候双亲便过世了,自己也是在非常穷、非常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我都会尽点绵薄之力。”
随即,记者致电洪汉礼,洪汉礼得知后非常激动,“我得把我儿子的病历送过来给这位好心人看看,当面感谢一下他。”
刘先生接过电话说:“我们不需要见面,都是阳新一家人,我相信你。”随后的3分钟,两位同为人父的中年人在电话两头热切地聊了起来,“你放心,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都是有子女的”、“不用,这钱你不用还”这样的话语一直在耳边响起。
“等儿子好了,打工还钱”
刘先生挂掉电话,放下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洪汉礼已经带着儿子洪瑞钦的病历证明和残疾证在龙港赶往城区的路上。
18时40分,洪汉礼来到了本报编辑部,得知与刘先生擦肩而过,他表示很遗憾,并一再强调要记者把刘先生的电话号码告诉他。“真的很感谢你们报纸,感谢捐款的好心人,我真的很激动。”难掩感激之情的洪汉礼来不及坐下,便把儿子的病历一一摊开给记者看。
当记者将刘先生捐的1000元现金交到洪汉礼手上时,他却没有当场收下。洪汉礼解释,“我不能随随便便就把这钱拿走,这钱是要给儿子治病的,你们先替我收着吧,等到能凑到一定数目足够给儿子做手术时,我再带着儿子来拿。”
洪汉礼说,好心人捐款是出于对他的信任,所以他不能就这样轻易拿走。“等我儿子做了手术能好起来,我就和他一起打工,把钱都还给这些好心人。”洪汉礼的话语中透露着对未来的期盼,他告诉记者,其实换股骨头的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只要儿子能重新站起来干活,他们的生活就会有希望。今日阳新记者 张晗
儿子瘫痪在床无钱医治,父亲向社会求助
http://bbs.cnhubei.com/thread-289931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