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34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话题:认同的教育,求异的教育,创新的教育
我想文化是可以追根溯源的,比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文化”。还比如建立常识;寻找共识。
这些个话题,不会错吧。
再说下面三个概念:认同的教育,求异的教育,创新的教育。
认同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常态,教育的大概率,教育的更多诉求。趋同书本,趋同常识,趋同圣人,趋同自然,是不会错的。领悟力就是接受力、理解力、解读力,就是我们说的“聪明”了,是听了能懂见了能明。也是我们说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也是我们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了。
求异的教育,首先应该是批判的教育,是质疑的教育,是务实求实,是对现实对常识表达疑问的教育。然后是寻找新答案的教育,是革新现成,是改良现实,是革命现局的教育。破不是求异教育的本质,立新才是不足。大科学家都是求异的。他本质是颠覆性、革命性的,但贡献现实的是创新性的和建设性的。如牛顿、爱因斯坦。
创新的教育,就是前二者的平和态、中间态。因为人和人的知识、人的能力太多的局限,根本和颠覆性的创新是难得是非常态,更多是微新、微创、微突破、微进步的。可是能积少成多,可是能循序渐进,可是能愚公移山。这也更多的文明的常态了。
调侃:希望我们的袁大人、畀大人能懂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