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5
贵宾
   
- 积分
- 8673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这几年关于楚汉相争题材影视作品不少,如《楚汉风流》、《鸿门宴》、《王的盛宴》等,过年期间本人在家看的就是近期播出的《楚汉传奇》。发现楚汉相争与上世纪的Guo Gong 两 Dang的演义有太多相似了,本人在此尽量以中立的立场将他们相似之处逐一比较:
一、项羽的楚军VS老蒋的Guo军
秦末暴政,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起天下豪杰云集起义,到后来项羽和他的楚军承担了推翻暴秦统治的主要力量,巨鹿之战凭独自消灭四十万秦军主力的不世之功而名震天下,成为事实上的天下之主。可由于其Zheng Zhi上的不成熟,明明可以在关中坐拥天下却要在彭城偏安一隅,且胡乱分封导致战事频起,更由于其坑杀战俘及火烧阿房宫使其残暴一面闻名于世,导致其失去天下民心,背叛他的不仅有曾经的部下如韩信、陈平、英布等人,还有其亲属如项伯,最后遭众人围殴于垓下以霸王别姬悲惨剧情收场。
1937年自七七事变以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老蒋和他的Guo军承担了正面战场抵抗日军的主要力量,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惨重代价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抗战结束后无论是老蒋个人还是他的集团,声望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老蒋也成为事实上的Zhong国元首。可由于其对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及对美式武装过份的自信,不顾当时国内民众普遍要求和平及医治战争创伤的渴望,悍然撕毁双十协议发动内战不仅使其不得人心,自己的部下也跟他离心离德,不仅背叛倒向中Gong,更有众多的Guo军Bu队阵前起义反戈一击,最后只得跑到小岛上偏安一隅,幸好有个台湾岛可以收容,不致于像项羽那样自刎于乌江。
另外不知是否因为江浙人缺乏长远眼光的原因,这两人的视野和局限性也颇为相似,项羽本有在咸阳登基当天下天子的机会,却一把火烧了跑到彭城只愿当一方诸侯,结果到头来连当诸侯的机会都冒得;二战后美国欲将琉球群岛还有缅甸东南亚等地都交与Zhong国管辖,本来作为战胜国应得的利益也没啥好说的,可老蒋却不领情只愿安分坐稳Zhong国之主,结果到头来还是丢了Zhong国大陆;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二、刘邦的汉军VS Mao的Gong军
这两大集团无疑都是历史的幸运儿,刘邦的汉军虽非推翻暴秦的主要力量,Mao的Gong军也非抗日正面战场的主要力量,但由于他们善于把握当时民众的普遍需求,无论是刘邦集团的怀柔政策还是G C D的土地改革政策,这些正确的Zheng Zhi方针在当时不仅赢得了绝大多数民心,还赢得了对方部分人士部分军队的效投,正所谓应了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在战争初期他们虽不乏失败,打了不少败仗,但由于正确的Zheng Zhi方略致使他们由弱变强并最终打倒了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历史最终选择他们走上了舞台,充分验证了战争是Zheng Zhi的延续这一真理!
三、用人比较项羽VS老蒋
关于项羽为何最终战败,刘邦给出他自己的答案:“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
综合来说就是项羽不会用人导致他自己最终以失败收场,刘邦帐下的得力干将如韩信、陈平等人均来自项羽集团,连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逼走,导使项家军除项羽本人外再没一个能为其独挡一面的人物,而刘邦集团则有韩信为其开辟第二战场最终合围项羽一举奠定胜局。
与此同时老蒋用人也惊人相似,老蒋手下的能人不是没有,而是根本没用到刀刃上,如素有“东方隆美尔”之誉的孙立人将军,曾在缅甸战场将日军打的落花流水,东北战场曾将林biao赶到松花江以北,然而这么一位难得的将才却被解除兵权任闲职,一些酒囊饭袋之徒如汤恩伯、刘峙等却居高位把握实权,老蒋如此用人蔫有不败之理!
四、出身比较刘邦VS Mao
两人都是出身于草根阶层,所以两人都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从而制定正确的Zheng Zhi方针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最终都创造出了屌丝逆袭的神话。
而且在取得政权之后两人的行为也颇为相似,刘邦集团的一些开国功臣如韩信、彭越等人均被杀掉,他的结拜兄弟卢绾也被逼逃亡,连老实忠厚的萧何最终靠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至于Mao就不必多说了,建国之后多名功臣被整被关,在此就不详述了。
还有一个草根皇帝朱元璋则更是残酷,建国功臣几乎被他赶尽杀绝,这充分说明了当辅助一个屌丝上位之后,一定要学张良、刘伯温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备,不要幻想他能够跟你“共享天下”,不然就是像韩信那样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除非遇到像赵匡胤那样心肠好的,杯酒释了兵权可以安度晚年。
五、韩信VS林biao
这两人的经历和结局都很相似,林biao出生之后曾被算命先生相过一面,说“今日育蓉,他日淮阴” (林biao小时名叫林育蓉),结果他之后的人生历程果真与淮阴候惊人的相似,都成为已方最年轻最有为的统帅独挡一面打下大半壁江山,都是开国的最大功臣,结局也都一样被戴上“谋 Fan”的罪名以悲剧收场,也许战争才是他们的舞台,和平环境还真不适合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曾有过决定天下局势的机会,如韩信占据齐地升任齐王之后,仅他一方的兵力扩充到三十万人,超过刘项Bu队的总和;辽沈战役之后林biao的东北军更是扩充到一百五十万人的规模,而且兵员素质和火力装备也非国Gong两Dang其他的Bu队可及;在这前提下,剻彻曾劝韩信自立,HYS曾劝林biao自立,但两人均没采纳。
不过本人觉得他们没采纳自立的意见才是正确的决定,因为当时的民众再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何况他们都已实现了他们个人的最大价值。
六、项伯VS张学良
这两人可以说是国宝级的2B人物,都在对方阵营陷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鸿门宴上眼看刘邦即将惨遭毒手性命不保,项伯挺身而出挽救刘邦于危难之间;张学良也在Gong处于生死存亡之机发动“西安事变”,挽救Gong于危难之间;由此这两人均被对方阵营认为是此生最大的恩人!
估计这两人谁也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的帮忙居然让对方翻了身,也许他们一生中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此了,不过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好歹也是基于建立统一抗日战线的立场,还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最后的总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