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老印象 这张珍贵的照片就是1952年4月沔阳县人民政府从沔城迁往仙桃的所在地。它位于沔阳大道与大新路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也就是现在的沔阳大道43号仙桃商城大厦地址。 1986年国务院批准沔阳撤县建仙桃市,算起来,沔阳县人民政府在此历经有34年。 仙桃商城大厦于1992年底在原市政府大院上动工兴建,1994年元月28日建成开业。也就是说仙桃市人民政府是1992拆迁到四化路的,仙桃市人民政府在此历经只有6年的时间。 政府所在地在沔阳大道前后共40年。至于搬迁的原因,政府是为了建起仙桃市区的商业中心,当时还有这么一篇响亮的报道,题目叫《让出黄金地,引来金凤凰》。仙桃商城大厦前身隶属于市供销社,现在叫银泰仙桃商城大厦。 1994年10月,仙桃市改为省直管市,享受副地级待遇。 现在的仙桃城区,原来叫仙桃镇。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仙镇哨”,继而设“仙镇公署”,后命名为“仙桃镇”。据《沔阳州志》载:仙桃镇距州六十里,滨襄河(汉水),水陆要冲,人物殷实,与沙湖、新堤为沔阳三大镇。 四化路是撤县建市后兴起的一条路,当时这里是一片农田,江汉油田要征这片地方,大抓农业的年代,沔阳县没有给,后来建到了广华。四化路起的最早的建筑是客运站。80年代末,我在工业公司汉办帮忙,实际上是“拱”钢材。朋友叫我在现在的长途客运站的斜对面买一台基起住宅,赌不上去没有买。在鄂钢汉办工作的老表他买了,房屋就做在现在的车站对面,公路西靠四化路的第一家,仙桃的干部批他的台基,老表当时有权批钢材计划。老表逝世后,我们也没有走动了,也不知现在政府规划把这房屋拆除没有。 记不清从花园(源)酒店(这里原来是大众餐馆、广广餐馆、蒲纺仙桃门市部、顺大新路是一副食店,副食店的对面是荆汽6队),后面是县车站,客车靠西面的一条路出入。过桥(此桥应该是东桥吧)经农机公司到客运车站、棉纺厂的那条公路现在不知叫什么路,记得当时的人们习惯叫往火葬场去的路。实际上,这座桥的南头是一个“丫”形,还有一条公路是顺沟通沙嘴至彭家场的,桥头有补鞋、修自行车的。一沟一路,沟东边是农田,路西边有几家矮房子,起在路下面,台基跟田一般高低。靠近桥头水沟边也有几家,第一家是沙嘴供销社小分店,进得商店是一跌坎,商品齐全,连锅碗都有卖的。 还是来说这照片上的沔阳县人民政府和仙桃城区,在70年代中叶我的记忆和大概印象。 我是乡下人,那个年代,大集体管得紧,又有多少人一生中逛过仙桃,除非害病。1976年,我被推荐到沔阳机校学习整一年的时间。那年毛主席逝世,沔阳县在礼堂开万人大会时,远处,汉江里的船舶鸣笛为毛主席默哀的的声响,至今还记忆犹新的回响在耳边。当时,仙桃汽车少,听不到汽车鸣笛,悼念会上,只听得到人们的痛哭声。 沔阳机校在沙嘴,过沙嘴桥,在街道最东边,机校是培养拖拉机手的,每个镇只有一二人,也有女学员。那年就一个班,不到30人。学员是大队记工分,发补助,从家里带米到学校换饭票,补助的钱买菜票。说是学校,也不过就那么几栋房子,连一个牌子都没有。老师是国营拖拉机站的师傅临时抽来的,二名校长是南下干部,一个烧火佬,学员轮流帮厨。教程是上半年学理论,机械原理,电路油路;下半年实践,就是把机器拆了装,装了拆,把拖拉机开到分洪闸去耕沙坡子,执照考取了就算结业,结业后回各镇的拖拉机站。沔阳机校的斜对面是沔阳卫校,那是培养农村赤脚医生的地方。卫校大门朝南,西边隔壁一排平房是沙嘴供销社门市部。河的西面只有沙嘴卫生院和小学。 我是学“东—75”链轨拖拉机的,不需要参加路考、桩考的实习,学会耕田耙地就行了,有的是时间逛街。一年多的机校生活,我是把“一泡尿都淋得上头”的仙桃城区逛了一个遍。白天里要去玩时,跟老师请假说要上街去买东西。天热了到襄河里去打鼓泅,打过河,从仙北玩到石剅。晚上看电影。节假日找在酒厂、大修厂、血防站、人民医院、师范念书的高中同学一起上烧醋馆子去喝酒。但我每次理论考试是全班第一,就是有些主要机械零件拆开了斗不拢。 想起来,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县酒厂老家谢场程同学那里,他叔叔是县干部,毕业回乡后,就把他安排到了县酒厂管麻袋,我每次去他那都有沔阳牌白酒喝,喝多了就不回学校了,麻袋一垫,开铺睡觉。 原来的沔阳大道西起沔阳公路段,东到木材厂就没有路了,木材厂往南边巷子斜过去,就是318国道旁的轮胎翻新厂,刘潭闸。这厂、闸的东边至分洪桥都是田,种西瓜、甜瓜,唯一的是路北边田头有一家“小带劲餐馆”,靠分洪桥西下坡路南是沔阳林业研究所。 沔阳大道具体有有哪些单位就不说了,基本上是上世纪末那个轮角在。县政府东边的“会宾楼”算是沔阳较好的餐馆。 轮船码头往东顺襄河堤边的石子路走,有修配厂、村砖瓦厂,油库、到分洪闸,就是磷肥厂、农药厂。 西桥与交通路口有一商场,公路招待所、小诊所东边的巷子往北走就是三技校、棉纺厂住宿、麦芽厂,襄河边上是棉花仓库。西桥那边靠河有一菜场,排湖建材门市,再往西318公路的两旁就是粮校、啤酒厂、粮食加工厂(后改为麻袋厂)。经一段藕坑、寡路(小南大队)直到袁市。 老街即解放街,从东往西数,有酒厂、邮局、中医院,百货商店,妇幼保健,与大新路的丁字口的西边是供销社卖杂货的,再往西走,就是萧条的好吃街了。过好吃街到了竹货街的老沔中。 人武部位于交通路,东隔壁是广播站,西边是建行,再西面是外贸公司等,对面是船厂职工平房宿舍。对着广播站的那条路西边是礼堂,对面是儿童宫,再往北,就到了红旗电影院,对面是大众饭店,饭店后面是农贸市场至供销大楼。口腔医院斜过去,就到了沔阳师范。师范南墙院那条小路是通往人民医院后门的。 血防站、加油站、气象站,制药厂,丝织厂、荆汽等单位在318国道两旁。那时的“仙下河”靠公路的河岸长有高高的杂树,河坡很徒,对河是农田。血防站靠进刘潭闸的河南岸,气象站也甩在河那边,对着丝织厂,有一水泥桥过往,桥头有一个车队洗车场。河的下岸还有一座小木桥,应该是离何李路不远。 沔阳大道两旁栽有梧桐树,沔阳县人民政府大院栽的多是水杉,枝叶茂盛。正门朝南。进大门是一条甬道,两旁也栽的是水杉。那时我不敢进政府大院去闲逛,只记得大院内有一幢顺大新路办公的二层直排房子。 政府招待所有一招、二招,大院的后面是一招,与政府大院是隔开的。一招的大门是朝大新路开着的,门卫在左手。进一招里面有些景观,树大,整个院子显得很阴沉。客房部中间大厅间画有迎客松。一招有两排楼房,南边一排是招待所房间,门朝北开。后面一排的一楼是厨房、餐厅,楼上也有少量的客房。当时的乡镇干部、劳模、万元户代表,来县里开会,吃肉坨子,多住一招。 一招大门对面是二招,当时也叫新招待所,可停车住宿,楼房也高,客房也多。二招有我同学的姐姐在餐厅里工作,那时,我经常去吃“混鸡子”,给我一张餐票就可以随便入席,也不要去查什么代表证。 县政府大门东边的围墙箍得高,靠围墙里面是高高的水杉,树枝伸出墙院。围墙外面为砖粉,这一块地方是政府部门用来贴标语的。大张红纸不用裁,一张纸写一个字,纸竖着写好了字连着贴,斗大的黑体字。有时是贴了再用排帚蘸墨去书写。一个节日,一场政治活动一换新。 大门西边(政府牌子这边)的围墙矮得多,里面的树长得也不高。外面靠围墙有很长的一条的宣传厨窗,罩着玻璃。地面是土,连砖渣都没有铺。 当时的这宣传厨窗其内容就像一本杂志书,厨窗靠大门这边刊登是政治内容的文章,光荣榜什么的,依次是散文、诗歌、书法、图画,连小学生的蜡笔书画作品都有。 宣传厨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这地方里外有树,没有太阳,润静,边看着厨窗的文字,人也可以在此歇一会。 偶尔间,收藏到这张老照片,有感而发。边想边写,语无伦次,好多年没能回家看看,现在的仙桃城区是我的“外国”了! (张才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