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司长的骗子让谁蒙羞 原创于: 2013-03-15 16:41:27 标签: 媚官,诈骗
2013年1月15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锡永一行到玉溪,对当地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调研”。《玉溪日报》当时的报道称,当地主要政府领导出席了“调研座谈会”。(3与15日云南网)“
赵锡永何须人也?一个子虚乌有、招摇撞骗的假“钦差”。可悲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员,竟然让一些地方领导趋之若鹜、毕恭毕敬,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国务院研究室3月8日致函云南省政府办公厅,称没有赵锡永这个人,也未组织什么专家组赴云南考察调研,请云南省办公厅通知相关地区和有关部门,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看看,就是这个赵锡永,倘若不是国务院研究室发现后发函制止,不知道还要继续行骗多久,欺骗多少单位和领导。 多年来,由于官本位”思想的价值导向,在社会各阶层形成了崇官、敬官和做官的“媚权”文化。比如对待贪官,既义愤填膺,又“媚权”“媚官”;一边骂贪官不仁不义,一边又想方设法“媚权”找门路。在对于权力的讨好和利用上,有的地方领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采用“卑下媚上”姿态。对百姓横眉冷对,不加理睬;对上级阿谀奉承,唯唯诺诺、极尽所能。既“媚权”又“媚官”。更有甚者,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私利不惜奴颜媚骨、卑躬屈膝、鞍前马后、为首是瞻,千方百计巴结上级和权贵。正是这种“媚权”文化,污染了社会环境,客观上助长了腐败现象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同志的话一针见血,发人深省。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而要做到靠得住,就必须坚持一身正气、胸襟坦白,这就是陈云同志的教益蕴藏的深刻涵义。
“媚权”文化与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格格不入。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媚权”不“畏权”,只唯实,才能增强辨别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火眼金睛的明白人,不再轻易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