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鄂州市把改造“当家塘”工程,作为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作为2012年的“十件实事”之一,塘堰改建确实做到了惠民,利民,但蒲团乡大庙村八组的“当家塘”栏杆只做了一半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如今,它成了附近村民们的“心病” “惠民塘”咋成了“忧心塘” 村民急盼消除隐患 本报讯(记者杨勇)近段时间,蒲团乡大庙村八组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村改建的塘堰有一半靠马路的栏杆一直未建,改建的塘堰对行人构成了安全隐患,特别是上学放学的学生经过这里,家长担心一不小心会掉了下去,所以现在惠民的池塘成了附近村民的“心病”。 池塘隐患成了村民的心病 蒲团乡大庙村八组村民陈先生称,2011年,由政府出资四万元,他们村自己筹资了约四万元,本湾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又捐助了一万多元用于改造湾里的这座池塘。就这样,他们湾的池塘得到了改造,由原来的五六亩“泥巴塘”改建成了现在大约十亩的新池塘。池塘现在的深度大约是八米,改建好后确实方便了村民,洗衣服洗菜方便了,灌溉农田也方便了。但由于池塘紧挨马路,而这条马路是附近五六个村庄进去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孩子上学都要经过这里。现在的农村里都是些留守的孩子,家里都是爹爹奶奶照顾,还要做农活。天性好闹的孩子上学放学爱打打闹闹,经过这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担心掉进池塘。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很担心孩子不小心掉进池塘,自己从去年开始就向村里反映,希望村里能把靠马路这边的栏杆也做起来,不能等出事了再引起重视。 建好的池塘无栏杆现隐患 26日上午,记者来到蒲团乡小庙村八组,看到村民反映的池塘只有挨着村庄的一半做了栏杆,而沿着马路的一半没有护栏(如图),挨着塘堰的马路只有大约一车的宽度,如果正好有车辆经过,行人就会沿着大约40厘米窄小塘堰边沿行走。塘堰的四周用水泥板做的,坡面很陡很光滑,一直延伸到水面。 家长急盼消除隐患 从学校接两个孩子回家的陈爹爹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了,自己在家做农田还要带着两个在小学读书的孙子。这里的塘堰建好后,他发现,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经过这里打打闹闹,很是危险。他指着塘堰告诉记者,这里就算是大人掉下去了也没有办法爬上来,何况是孩子,所以现在他天天到学校接送孩子。他把这里的危险情况向村里反映过,但没有人管。 记者在附近的小学采访的时候,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这座改建的塘堰太危险了,孩子天性爱玩,经过的时候,相互追逐打闹,推推拉拉着玩耍,很容易出事,当初改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问题,现在他们都很担心如果长期没人管,安全隐患不消除,出事了谁负责?夏天快到了,如果孩子到池塘去玩水就更危险了,希望政府部门能为多民作想,早日把这里的护栏做好,不要把好事做成了坏事。 村书记表示将向上级反映 大庙村胡书记告诉记者,他知道村民反映的这个事,但没有人当面向他反映。其称,他们村共改建了7座塘堰,塘堰的改建不包含护栏的建设,大庙村只有两座塘堰做了栏杆,其中包括八组的这座只做了一半护栏的塘堰,其它改造的塘堰都没有护栏。其告诉记者,栏杆都是由市水利部门单独出钱建设的,这两座建了栏杆的塘堰的为了应付检查而建的,是大庙村的‘典型’。八组是因为当初没钱,所以只建了一半,塘堰改建都是施工方垫资的,到现在为止,塘堰改建的政府拨付资金只拨付了百分之六七十。他将把记者向他反映的情况向蒲团乡政府反映,村里想办法筹些钱把八组塘堰的栏杆做好,让上学放学的孩子有一个安全保障。 记者从相关资料上获悉,政府对改造的塘堰要求是面积在2-7亩,塘堰护岸护砌,新建下踏步,堤面栽树绿化,堤边建栏杆,湾里污水管与塘堰来水分开,水质清亮干净。水利部门派出3个督导小组,跟踪督办监督,严格建设程序,实行包点、包片,定期通报工程建设进度。在工程验收上,采取“一月一验收,一月一结算”,当月兑现,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