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是头号公敌装在细长透明塑胶瓶内的水,对商家来说它代表滚滚财源,但在美国环保人士眼里它是新的头号公敌。
美国的瓶装水销量每年增长10%,而塑胶瓶垃圾也以同样的速度增加,今年夏天以来,呼吁国人回归饮用自来水的呼声日益高涨。 《纽约时报》本月初撰文指出:“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好的自来水供应。”该报还说:“一年消费150亿升的瓶装水,我们应该想想,这些瓶子对地球健康意味着什么。”
本周一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活动指出,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天消耗的水,包括各种来源的水,高达400升,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每人只有10升。
而且美国消费者按日计算喝的瓶装水也很多。据饮料市场公司统计,去年美国瓶装水销售增加了9.7%,使得整个饮料市场的市值高达110亿美元。《纽约时报》估计,有些消费者每年花费1400美元买瓶水,而如果改喝同样多的自来水,花费可能还不到50美分。况且瓶装水并不永远都是好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报告:根据4年的科学调查,美国的瓶装水未必比大多数自来水清洁和安全。
另一个问题是垃圾,地球政策研究所把它跟美国安全政策——石油进口课题联系起来。他们指出,美国每年花费150万桶原油,用来制造塑胶瓶。如果加上运输消耗能源,特别是有些高档水从法国、意大利甚至斐济岛进口,对环境的影响就更大了。少喝瓶装水运动得到了美国政界的支持,旧金山市长已经不给下属发放瓶装水,纽约也发起了劝导市民改喝自来水的活动。 美国抵制运动
近日,美国掀起了“抵制瓶装水运动”,环保组织和政府呼吁市民改喝自来水。 旧金山市市长纽瑟姆,上月起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瓶装水;纽约市也发起一个百万人的运动,号召居民使用该市著名的公共水源;盐湖城的市长则要求官员不得在政府会议中提供瓶装水。
在欧洲,意大利的很多餐馆开始给客人提供厨房水龙头中流出的干净水。酒店管理人员说:“我们要使餐馆可持续发展并且为人类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包装和运输瓶装水的成本太高,不值得。”
双重“血债”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登的一系列报道,指责瓶装水身负耗费石油、污染环境的双重“血债”,将瓶装水列为头号“人民公敌”,号召美国人抛弃瓶装水,饮用自来水。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瓶装纯净水的头号大国,每年要消耗掉40亿加仑的瓶装水。据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估算,单是制造这些塑料包装每年就要耗费150万桶石油,足以供10万辆汽车行驶一年。
美国人每年还要从法国、斐济、意大利大量进口纯净水,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惊人。而且美国瓶装水包装23%的回收率远不及中国的60%,大约每年有950亿个空瓶子被填埋。 令环保人士担忧的是,近年来,美国瓶装水工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根据美国饮料市场调查公司的统计,美国瓶装水销售额去年增加了9.7%,仅次于运动型饮料的发展态势,达到了110亿美元的新高。
价格贵过了石油
如今,瓶装水比油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瓶约600毫升的百事Aquafina矿泉水要1.35美元,等量的自来水只需花费0.05美分;而如果按一桶油71美元计算的话,一升石油也不过45美分。
“人们总是抱怨汽油的成本。但没有人意识到明明可以从家里弄到的廉价自来水,却非要花钱购买(用自来水生产的瓶装水),而买到的也不过是漂亮的包装而已。”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资深科学家吉娜·索罗门说。美国自来水十分便宜,《纽约时报》估计,消费瓶装水每人每年要花1400美金,而喝自来水只需49美分。
质量不如自来水
瓶装水的质量,不一定优于自来水。
美国拥有几乎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自来水供应系统,每年政府在保持良好的自来水水质上投入的经费高达2770亿美元。而且美国市场上1/4的瓶装水就是用公共水库里的水灌制的,百事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均承认了用自来水生产瓶装水的事实。
“自来水甚至比瓶装水更好喝。”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能源专家王云石说:“美国的电视台经常有水质测试的节目,参与者被蒙上眼睛辨别水质,结果常常是自来水胜出。”美国的自来水要比瓶装水受到更严格的检验。大城市的自来水每个月至少要接受100次细菌含量方面的测试,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只要求瓶装水生产公司每周测试一次
其实,中国人也都知道瓶装水的危害,谁都明白生产瓶装水的成本高昂,不但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塑料包装要1000多年的时间才可以分解掉。颇为值得深究的是,面对同样的污染,中国人表现的态度却与美国人大相径庭。
比如,中国人很难理解西方国家一些环保人士裸体抗议工业污染的心态。不明白一向信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被有些人视为散漫、没有统一意志的美国人,在社会危机面前,何以表现得如此团结,如此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分析认为,是美国的“四大自由”(言论与发表意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免受恐惧的自由)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每一个公民,这也就注定了人人是国家的真正主人。
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阐释是高估了美国人的精神境界,事实上,他们对环境污染的态度远远没有对待“9·11”那样同仇敌忾,许多人抗议的出发点不过是出于私心而自利,但达到的效果却是利他的。
与美国人的观念截然不同,中国人自私的表现恰恰是不站出来说话,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已让祖祖辈辈背诵得滚瓜烂熟,并渗入民族的血液。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任谁也绝不会想起“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悲壮的诗句。在这样的前提下,民众的呼声总是过于微弱,甚至被忽略不计。
中国人对地球另一端的污染状况漠然本不足为奇,事实上美国人同样不关心中国的环境状况。因为“世界上大量废弃塑料饮料瓶都被送到中国进行处理”。就是说美国的“人民公敌”已经被赶往中国,而大部分中国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并仍以“世界工厂”沾沾自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祸国殃民甚至贻害子孙。
诚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动作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效果并不显著。以至于直到今天,一些地区走私“洋垃圾”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GDP主义的泛滥又直接导致了见利忘义行为的大行其道,在“世界工厂”的背后潜藏着的实际上还有一个个“世界垃圾场”。如果身在其境,依然追问是谁让美国的“人民公敌”变成了中国的“宝贝”,似乎显得执迷不悟。其结果很有可能像易卜生笔下《人民公敌》中的那位仗义执言的医生,为了公众利益建议关闭污染工厂,要求政府向民众公开事情真相,反而遭到围攻,自己却变成了“人民公敌”。
尽管如此,我坚持认为中国人有必要像美国人那样,必须明白“人民公敌”的指定范围,至少应该知道祸害自己的真正元凶是谁。毕竟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否则就是制订出一万部法规法律也无异于废纸一张。 瓶子不是优质的象征
不久前,天涯社区一篇题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帖子,引爆了整个瓶装水行业的定时炸弹。康师傅公司动作迅速地承认,自家的“优质水源”就是水龙头里接出的自来水。上海饮料协会的刘玉兰爆料说,在自来水源中添加矿化液,已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岳银玲等人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矿泉水多采用臭氧杀菌,容易产生致癌的溴酸盐衍生物。行业秘密被隐藏了10年之久。原来,能够将水“与世隔绝”的瓶子,也并非就是“优质纯净”的象征。
瓶装水杀死了萨达姆
瓶子是瓶装水的发迹之本,却也是瓶装水最为人所诟病的“致命软肋”。
一个威胁来自瓶子的材质本身。瓶装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这种塑料质轻、透明、不易破碎,但有学者认为该材质产生一种叫做乙基己基胺(DEHA)的潜在致癌物,热能会释放出塑胶里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中。放在车里的瓶装水,已经被认为是引发澳大利亚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最常见高危因素之一。
另一个威胁来自生产过程。德国科学家调查全球100多个知名的包装饮用水品牌,发现这些水放得越久,瓶里的锑释出越多,半年就会增加一倍。尽管其含量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值内,但曾有研究表明锑会导致肺癌。锑怎么会到水中来呢?锑是塑料水瓶制作过程中的触媒催化剂。
还有一种“对瓶子的憎恶”并非出于健康原因,而是出于环保,因为制瓶塑料提炼自石油。在人口仅3亿多的美国,每年用于瓶装水制瓶的原油就超过150万桶,是10万辆车一年的用油量,还不算包装、运输、工人所产生的附带石油消耗。一个瓶子所消耗的石油相当于瓶子容积的四分之一,有一种更幽默而深刻的说法是:瓶装水加剧了石油消耗,最终促使美国出兵伊拉克,占领石油资源,瓶装水害死了萨达姆·侯赛因。
据调查,美国86%的塑料水瓶成为垃圾,若焚化,则产生诸如氯气、含有重金属的残留物等有毒副产品;若掩埋,则需1000年才能完成生物降解。实际上美国40%的PET水瓶的处理是通过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来完成的。
瓶装水在水源选取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确追求了“更高的品质”,但也让饮用水平添了制作、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的疏于管理或认识水平有限,都有可能导致新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