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节节根

[宜昌新闻] 一定要买!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2

45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79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2013-5-2 1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部沿海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压力,中部地区同样面对。对此,湖北决策层认识清醒。“我们所拥有的只是阶段性红利。”李鸿忠坦言。

  机遇稍纵即逝,黄金机遇更需黄金作为。

  17市州17个三级干部大会,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头遍访荆楚大地,鼓励各级干部勇为、敢为、善为。在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目标统领下,“一主两副”、“两圈一带”等战略渐次展开、层层递进。

  长期以来,武汉在湖北是一城独大。但战略支点不能只有一条腿,中部崛起需要多点支撑。

  湖北用“一主两副”战略破题“首位畸高”。夯实武汉的龙头格局之外,丰满襄阳、宜昌的经济侧翼,变一城独秀为“三核驱动”。专家说,如果武汉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两个省域副中心占三分之一,其他市州占三分之一,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湖北经济将完成另一次飞跃。

  但是,“一主两副”只覆盖湖北版图的四分之一,“黄金三角”之外,仍有短板。要实现全省整体跃迁,湖北需要更大手笔。

  从武汉城市圈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再到肩挑东西的长江经济带,齐齐统摄于“两圈一带”战略。“华中屋脊”却是经济洼地的神农架、不够挺立的荆州“腰身”等等,都被“两圈一带”战略包罗在内,成为湖北现代化格局中的核心棋子。

  “一元多层次”的布局让湖北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定位和目标,涌动着发展的冲劲。

  “湖北气场”,升腾荆楚。   

  从腹地跃进到前沿,“内陆劣势”变为内生优势,要素红利、制度红利加码“湖北磁场”

  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要素的竞争。打磨“湖北磁场”,需要亮出更为诱人的比较优势。

  要素红利,因变局而凸显。

  “劳动力成本下降了1/3,但是产品品质直通率却提高了不止1个百分点。”从深圳转移到荆州的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用这“一升一降”来验证湖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比深圳工人坐得住、吃得苦”是他对湖北工人的第一感觉。

  “在沿海待下去,迟早会把企业耗掉。”劳动力又缺又贵的压力让伟特电子不得不挥师北上,在落地湖北之前,张宪的考察足迹遍及东、中、西部多个地市,更上演了“悔婚”的戏剧一幕。

  湖北之前,张宪已经和另一个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已投资数百万元。但是,荆州的半路杀出,让张宪动摇了:“东部的劳动力没有优势,西部的物流没有优势,中部的其他地方或者在配套、或者在别的方面,没有这里好。”

  就在这样的比较中,“湖北优势”分外显眼。在荆州考察的第三天,一纸协议“改嫁”到此。

  满目土丘、尘沙漫卷的建设工地,却平铺着一段十米宽的水泥路。这是张宪在春节前两天“抢”出来的。有人说,他是在用“深圳速度”赶建园区。因为张宪心里知道,时间不等人,“也许劳动力成本的红利只有三年,但已足以让我们积聚冲刺行业巨头的实力。”

  湖北能给的要素红利,决不仅是伟特电子所倚重的用工成本,一个更大的要素红利,是内需市场的锋线随着产业转移从沿海西渐,湖北的“内陆劣势”加速转变为内生优势。

  但在现代经济格局中,通达之便不仅依靠地利,更有赖顺畅迅捷的交通。

  近年来,湖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部门户空港——湖北的“中国立交桥”之梦,在“水陆空”的综合运输线上不断发酵、延伸。

  天下之中的地利,意味着运输半径的缩短;交通底盘的锻造,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下降。

  这股沿江而上的暖流,美的集团已经感知。起家于珠三角的美的集团近年来陆续“落子”中部,瞄准广阔的中西部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2

45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79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2013-5-2 1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局的背后,除了内需转移,更基于一个可以制胜市场的数字秘密。

  从荆州往中西部运出的每台冰箱,物流成本要比从沿海出货便宜30元。这对利润“比纸还薄”的家电行业来说,不得不说是巨大的利差。而这个利差,将会随着内需市场的开发日益加大。

  美的因此不断扩大荆州基地的产能,而更多的企业也因为红利效应落户荆州、云集湖北。

  “现在,到荆州来考察、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被确定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后,更是络绎不绝。”采访荆州市市长李建明是在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但他却丝毫没有周末的“清闲”,一天之中要会见好几拨前来考察的企业家。

  距离荆州100多公里的宜昌,同样吸引中外企业纷至沓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刚从香港招商考察归来,接受采访时仍然难掩兴奋:“这次在香港签约1050多亿港元。”

  商贾云集,挥洒湖北热力。截至2012年底,105家境外全球500强在湖北投资兴业,位居中部第一,而在6年前,不过70余家;引进省外资金新项目2557个,实际到资50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

  即便中国的经济大潮从外需拉动为主回流为内需拉动为主,即便凭借要素环境,湖北重归市场前沿、复立发展翼尖,商品和资本“过境不驻”的风险犹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颠覆重塑中,要素优势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发展优势。更大的红利来自于机制与体制。

  制度红利,因改革而释放。

  长江边的兴发精细化工园,是中国最大的磷制品生产企业兴发集团的一块“飞地”。这个园区有两个“娘家”:一个是大山深处的兴山县,另一个是现在的落户地——宜昌市猇亭区。

  兴发集团在成长为“全国最大”之前,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地处三峡库区,环境容量的“红线”不能突破,山艰路险的地理劣势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而其所在兴山县,为应对库区蓄水,县内受淹企业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更为致命的是,企业的土地空间变得异常紧张。

  怎么办?跳出行政区域约束,异地发展工业经济。在宜昌市、兴山县、开发区“四四二”的税收分成约定下,兴山在宜昌开发区开辟了300亩的工业飞地。

  兴发集团也顺势“飞”到宜昌。正是在这块飞地,兴发集团的营收实现“井喷”,从当年大山里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了如今的190亿元。

  小至飞地创意,大到“两型”试验,立足转型升级,推动高新产业。突破框架,制度创新为湖北赢得红利。

  制度红利,因效率而弥珍。

  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产业转移就是“候鸟迁徙”,哪里气候适宜,它就迁徙到哪里。

  改善环境,湖北从制度着手。

  审批事项减少为312项,审批环节减少35%,湖北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两年前从武汉刮起的“治庸风暴”席卷湖北全境,曾一日内处分近40人的铁腕问责让庸官、懒官、“逍遥官”无所遁形。面对治庸导致官员“人人自危”的疑问,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回应是,领导干部不自危,那么群众就不能安享实惠,治庸问责没有“终结时”。

  “执行力大讨论”、“能力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向作风要效率、向制度要红利的鼓点,越敲越密、越擂越响,为湖北经济发展撑起一季晴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2

45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79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2013-5-2 19: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谷城模式,是湖北领衔“两型社会”的缩影。

  亚洲最大酵母企业安琪公司在酵母废水里面找金子,回收制作肥料,将整个行业的环保门槛大幅提高,也为自己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武钢集团将工业废料加工为混凝土的原材料,减少污染之余每吨还能多赚40元。

  更多的故事正在荆楚大地“循环”播放。

  让百姓的安居梦照进现实,让创业者的激情梦落地生花。

  每一个梦想都能在湖北栖息

  6100万湖北人。湖北梦,可以有6100万个版本。

  湖北,正努力让每一个梦都有栖息之所。

  34岁的黄志强,幼时因病双目失明,窘迫的经济条件让他和家人饱尝8次搬家的颠沛苦楚。3年前,他随父母迁入了宜昌市的保障房小区民益家园。套内面积虽然只有43平方米,却精巧地隔成两室一厅。算上租金、物业管理,每月60多元。

  “虽然看不见房子长什么样,但感觉心里挺踏实。”黄志强安居梦的生花,扎根于湖北5年来基本建成67.07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土壤,更多的“黄志强”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在去年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首提民生GDP,有增长不能失幸福。湖北有这样的共识,经济“蛋糕”要做大,福利“蛋糕”要多分。

  保障只是民生GDP的内涵一隅,湖北还在下着“一红一绿、四大片区”的扶贫大棋局。

  红色老区大别山,生态绿都武陵山,再加上秦巴山片区和幕阜山片区,拱起湖北版图的四角:地理高地却是经济洼地。截至2011年底,四个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510.21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规模数的62.25%。

  拉长短板,扶助贫困,湖北思路不同一般,“我们不能管得了一饱,管不了百饱,要让贫困地区打主动仗。”——大别山片区依托红色旅游,武陵山片区打造绿色经济,秦巴山片区发展特色产业,幕阜山片区开发新型能源,用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借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李鸿忠笑言,这是激情扶贫。

  激情扶贫,激发了实效,去年四大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26元,同比增长19.27%,增幅超过全省平均速度。

  刘榕,不到40岁,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从美国毕业之后,他带着LED技术回国寻梦。遗憾的是,东部没有给他安放梦想的地方,与当地资本频频接触,都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擦肩而过。

  正当刘榕开始怀疑回国创业的选择时,光谷许下承诺:用最大的努力为你圆梦。

  在华灿初创之期,光谷给予1000万元研发补助;在华灿遭遇资金瓶颈时,光谷的创新金融模式带来2000万元的及时雨。2012年,创办仅7年的华灿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市值超过21亿元。

  从0到21亿,这是刘榕梦想蝶变的重量。他这个激荡人心的故事,却只是光谷梦田里的重花一影。

  武汉有118万在校大学生,全国第一;78所高校,全国第二。以此为依托,光谷不缺少创业梦想的种子,需要的是阳光、雨露和土壤。

  于是,一项接一项措施出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创新若干意见》出台,剑指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内容只有10条,却含金量十足。实施半年多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对接,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开辟“资本特区”,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金融机构、投资基金争相入住。去年高新区企业贷款总额超过810亿元,数百家企业因此受益。

  一颗颗梦想的种子一经光谷的“照耀”,就出落得茁壮而丰满。去年,光谷企业总收入达到5006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3倍。

  在鄂西北的襄阳,推出市场准入“六个零”政策:投资主体零限制、名称登记零门槛、注册资本零首付、经营范围零束缚、注册登记零收费、审批发照零障碍。短短一年,新增市场主体6.6万个,同比增长81.9%。

  绘梦筑梦的热度,在湖北大地上燃升。从2010年开始启动的“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烘焙了湖北的创业大梦,3年来全省净增市场主体78.09万户。

  不管是住有所居,还是创有所获;不论是一己所愿,还是众人之期;又或者近如生活富足,远如崛起中部——只要是梦的种子,湖北的春雨都将洪纤靡遗。

  湖北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