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校
阳新上将
 
- 积分
- 13084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左聪 通讯员 向能来
在阳新,只要听说有人去温州打工,很多村民都会自信地说:有事去找柯律师,他肯定会帮忙。
村民嘴里说的“柯律师”是温州湖北商会法律援助站站长柯亨荐。
柯亨荐原来是阳新县一个乡镇法律服务所的聘用人员,1999年2月,自学完法律专业的柯亨荐,揣着借来的800元路费,背上一大堆法律书籍,从阳新火车站登上了去温州的列车。
初到温州,没有哪家律师事务所愿意接受他,他只好到一家鞋厂做普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了不少朋友。正是因为这段工作经历,他深深体会到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那种脆弱、隐忍的心态,以及他们打工的曲折与艰辛。这使他进一步坚定了为弱者维权的信念。
在温州鹿城开发区,90的阳新籍打工人员在这里谋生。但有少数老板经常做些欺侮打工者和扣昧心钱的事。柯亨荐一边做工,一边为乡亲起草文书,协调纠纷,代理非诉讼案件,以朋友、亲戚、老乡的名义为农民工“打官司”,渐渐成为受农民工欢迎的“柯律师”。
2005年10月,温州市湖北商会法律援助站正式成立。柯亨荐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法律服务,依法维权了。
柯亨荐帮农民工依法维权,从不瞎要,不胡闹。他在温州大街小巷东奔西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有时一天要接几十上百个电话,听得耳朵发麻;有时为了追回一笔款,要找十几个单位。
今年2月,阳新县太子镇李姓村农民李相生,在温州田野鞋厂上班时因搬运物品而受伤,但其住院治疗费用厂方却不负责。无奈之下,李相生找柯亨荐求助,柯亨荐先后找到温州市人社局、司法局等十几个单位,最终,当地法庭责成厂方赔偿李相生2.7万元,厂长亲自上门慰问并赔礼道歉。
4月30日,李相生还专门到法律援助站,把一面“情系农民工”的锦旗送给柯亨荐。
柯亨荐不仅为农民工排忧解难,更为当地政府分忧,为温州市的社会和谐作贡献。
有一次,在温州鹿城区一家鞋厂,由于阳新籍黄某与英山籍石某2人的打架斗殴,引发一起群体性打斗事件,正当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柯亨荐闻讯赶到,他对双方当事人宣讲法制,宣传政策,在他情理交融的劝说下,阳新籍工人先让一步,对方也“放下武器”,随后当地派出所趁机进行调解,终于将事件平息。
鹿城区南汇司法所所长颜子和称赞说:“柯亨荐是化解异地矛盾纠纷的‘金钥匙’。”
鹿城区南郊派出所所长林发中也深情地说:“在平时的案件办理和矛盾纠纷处理中,由于担心公安部门袒护本地人,外地务工人员对本地公安部门不信任,柯亨荐介入后,乡情乡音让他处理案件事半功倍。”
“我们温州市目前正在推广湖北商会的模式,倡导法律援助进商会,号召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者向柯亨荐学习。”温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徐雪芬非常肯定湖北商会的做法和柯亨荐所作的贡献。
2012年7月,湖北省司法厅、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召开长三角地区湖北商会法律援助与维权会议,推广湖北商会的“温州模式”。
今年3月,柯亨荐所在的“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温州市湖北商会外来务工人员法援工作站”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该站探索出来的法律援助“温州模式”得到司法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