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天渐渐大亮,早晨非常安静,除了昨晚的惊吓以外,其实外面的环境还是很有田园风格的,有点类似于临江。简陋的小小四合院里,房子边种着各种鲜花,鲜花又围成住了一块菜地,菜地里各种蔬菜新鲜的滴着露水。 厨房就藏在菜地后,正冒出浅青色的炊烟,马儿在菜地边闭目养神,不知名的小鸟唱着歌飞过,偶尔遇见花边专心拍照的女孩,扎在脑后的蝴蝶结像是要在微风里飞了起来……远处淡淡的有阳光撒下来,远山从雾里慢慢显现。我想:这才是草原牧人家该有的模样。
跟随夜雨之——黑山头骑马 黑山头头是著名的三河马的故乡,三河马与河套马、伊犁马被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骑过马,但一直对骑马飞驰的英姿羡慕不已。找了一匹体型中等的比较温顺的褐色马,好不容易骑到能自如的坐在马上了,我觉得自己很有一种唐三藏的感觉,在马背上摇头晃脑的很是得意。但是后来马怎么也不听我使唤了,非要往马圈里走不可,我也不敢使劲打它。只能转回去换了马主人的坐骑,一匹高大的白马。对于我这种初学者,能让马小跑起来,对我而言已经非常开心,让它飞驰起来肯定是不可能的。骑着马我向草原深处走去,越来越多的黄色野菊花在草地上盛开,风景也越来越美。
草原深处,无数的奶牛和马群和羊群在草地上随意散落,远处的缓缓的山坡浸在雨后鲜嫩的草和淡青色的薄雾里,草原上的奶牛们闭目咀嚼,安然恬淡。据说,成群的牛羊有时并不是一家的,但它们不需要人照料,每天到了时间,会自动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到它们熟悉的地方去吃草并开始一天的“自我放牧”,傍晚又会自动回家。大群大群的牛和羊散落在茫茫草原上,远看就像大块绿毯上散落的黑白珍珠。它们的神态悠闲得让人羡慕,有时我身边会走过几头花牛,优哉游哉地迈着方步从我的马前横过。那种旁若无人的姿态,实在潇洒得很。我经过大群牛马的时候,小马驹见我走近,有些目生,撒开蹄子跑了开去。而牛群依然怡然自得,继续懒懒的趴卧在草地上,即使我近在咫尺,它们仍就我行我素,偶尔懒洋洋地看我一眼,在它们的眼里看不到提防。远处有灌木向水而生,美丽得让我想要冲过去给它一个拥抱,湿地这么多年草原在一起,才让草原上的爱与希望,生生不息。在蓝天白云下,骑着马在绿草地上遛马,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跟随夜雨之——去往满洲里的黄金牧场
呼伦贝尔的天空很低,湛蓝的天空中镶嵌着朵朵造型各异的白云,没有高楼大厦,视线没有任何阻碍,一眼就望到天边却也望不见地平线两方的尽头。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恍惚间,眼前的美景给我一种往前走便是天堂的错觉。国防公路笔直伸向天边,天地之间,只有小小的我们如蚁前行。更远方的道路似乎变成了一根柔软的灰色缎带,舒展着细长的身段,温柔地引向前方,到天边缩成一个点,没有尽头。天气晴好,大团大团绵软的白云把天空拉低,阳光穿透云层,金黄的光辉散落到每一个角落,光线从地面反射回天际,映得天空更为澄澈,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蓝色水晶。道路两旁很少有人工的痕迹,大片大片的草原连着远方的山峦。 绵密而多变的额尔古纳河一路伴着旅程,从梦幻的晨曦到绝美的黄昏,时时刻刻展现着她的动人风韵。数百公里的路程,小路,山岗,湿地,河边,清澈的泛着碧绿波澜的额尔古纳河水一直在身边,宛若一条亮晶晶的飘带在辽阔的草地蜿蜒曲折,在我目及之外,隐韧前行,天光云影随着微波轻轻摇摆。作为中俄界河,一代代戍守边关的将士兵,挥洒青春和热血,伴着“一棵棵小白杨”共同地成长,于是也就留下了四卡、五卡、七卡等这些地名。一路上,车子与额尔古纳河并驾齐驱。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额尔古纳河风光虽然令人亲近,沿河的边境铁丝网却几乎和河流一样漫长,一直延伸到额尔古纳河下游,绝大多数地方根本无法接近河岸。茫茫大草原上茵茵的牧草地上往往散布着一些没有名字的水泡子,水面宽阔,草肥水美,牛儿马儿和羊儿们享受着天地的悠然,远方天际散落着点点的蒙古包……有一段路程没有麦田,呼伦贝尔草原在这里把它的辽阔和色彩鲜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呼伦贝尔草原没有西藏的神圣与神秘,它展现的是一种亲和之美,没有距离,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同样是蓝天白云,呼伦贝尔的翠绿草原,整个景色很鲜活,让人喜悦兴奋,恨不得手舞足蹈;而在西藏,在浓重的宗教气息的包围下,蓝天白云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有一种不可亵渎的神圣和一种流转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所以,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呼伦贝尔,是最接近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在黄金牧场上,在高高的草丛中间,任何人可以随意的放声大叫和歌唱,放开束缚自由地奔跑。我在草地上一路奔跑,像疯子一样大叫,就算摔跤了也就是在草地上翻两圈。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享受呼伦贝尔午后的阳光,感觉阵阵凉爽清风,亲和着高远广阔的蓝天白云,这一刻,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用管,就对着天空静静发呆,体会到的就是自由和快乐。 开始翻山,走过很长一段不算危险的盘山路后,眼前变得开阔平坦起来。坡地下成片的草在阳光下已经悄然变成了黄色,而远处的依然是绿色,仿佛无边的黄绿色海洋,绿波荡漾中,成片的羊群,真的好像珍珠撒在了草原上,果然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光影交错之下,草原美如画卷。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和成群的牛羊点缀在草原上,偶尔看见敖包,洁白的哈达,挂在敖包上。敖包象一尊山神日夜守护着广袤无垠的草原。五色的风马旗随风招展,充满了对神的敬畏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天边山坡起伏,近处宽广坦荡,层次分明,色彩清晰,美仑美奂。 阳光中的黄金牧场,后来就成了记忆中定格的一瞬,像一阵柔软的风,轻轻在心上划过。
跟随夜雨之——套娃广场
套娃广场上最大套娃的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的。但是除了拍照,我想不出它还有什么作用。广场上还围绕着众多的小套娃非常有特色,那些充满童话色彩的头像活泼生动,非常可爱。而在广场周边还有一幢蓝色建筑,就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堡,那么不真实的立在山坡上。
跟随夜雨之——晚餐
满洲里是一座喧哗的城市,但天空很蓝,街道也很干净,建筑也很规整协调,市中心广场和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俄罗斯人穿梭其中。我辨识不清眼前外国人的国籍,猜想俄罗斯人为什么有点像法国人,但是满大街的俄语招牌还是让我有所错乱,到底是他们身处国外,还是我们身处国外呢?卢布里西餐厅是网上被旅行者盛赞的俄式餐厅。问路的时候,路边执勤的城管小伙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餐厅的位置。餐厅装修得极具欧洲风格,垂吊的灯,繁复精美的隔断装饰,巨大透明的落地玻璃窗,精致干净的桌椅和盘碗,幽雅安静的环境。这几天吃住都不好,内心对奢侈、优雅不是没有渴望的。这个餐厅里,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有着明显欧洲人特征的俄罗斯顾客比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顾客还要多。他们身材高大,体型也巨大,在我隔壁的餐桌上就坐着一位体型有我三倍大的俄罗斯大婶,她一坐下来,感觉一个三人位的长椅就被占满了。对于饮食,我一直都相信,当地当季的家常菜永远都是经典,并且永远适合大众口味。在卢布里西餐厅,我点的都是俄罗斯的传统美食。由白菜、萝卜、土豆、肉、甜菜、桂皮等熬制的红菜汤幼滑可口,值得人们百年如一日的向这道菜的发明者致敬。红肠是被熏过了的,带着特有的熏香,被切成了薄片摆在盘子里,每一片都值得再三回味。三文鱼汤鲜美,鸡翅烤得金黄,土豆泥软糯、牛肉劲道,蔬菜沙拉鲜脆,奶酪饼因为实在太过酥香,以至于不得不又点了第二盘,俄罗斯著名的黑森林蛋糕作为餐后甜点,静静的躺在盘子里,上面浇着厚厚的黑色巧克力,甜香宜人。总的来说,与俄罗斯人的豪爽如出一辙,俄罗斯餐量大实惠,油大味厚,带着哥萨克式的粗放与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