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校
阳新上将
 
- 积分
- 13084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3-5-23 13:59 编辑
|
演员边采茶边唱民歌 演员在古戏台上表演采茶戏 经过6天的紧张拍摄,阳新采茶戏专题片圆满完成(本报5月15日曾作报道)。整个拍摄过程时长近百个小时,拍摄前后倾注了我县文化界参与者和央视栏目组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和心血。在该专题片播出之前,不妨先来看一看背后的故事。
几经波折迎来拍摄组
“作为采茶戏‘非遗’保护计划中的工作之一,拍摄关于采茶戏专题片的事早在去年就开始准备了,由于各种原因,近日才迎来央视戏曲频道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全程负责组织拍摄工作的县文体局副局长张百伦介绍。
为了拍摄采茶戏专题片,张百伦从去年开始就多次与中央电视台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央视戏曲频道的编导说,来阳新拍摄采茶戏时必须确保随时调配人员,仅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就很大。”张百伦说,拍专题片时会涉及到很多演员和工作人员,另外还得考虑环境、风景、天气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谓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前期交流中,不是我们这边人员无法确定随时等待调配,就是央视的编导们太忙,没时间过来,再后来就到了秋冬季节,景色萧条,不好取景。”张百伦告诉记者,后来又把拍摄时间推至今年初春,因为那阵子表演采茶戏的演员抽不出空,一直拖到5月份中旬才迎来央视戏曲频道栏目组,“不过好在这次拍摄期间的天气不错,碧水青山,便于取景,算是比较成功了。”
拍摄过程中一波三折
为了给村民带来一场惠民戏曲晚会,14日的拍摄地点设在浮屠镇玉 村的李氏宗祠古戏台。
当日上午,天气晴好,拍摄非常顺利。下午3时,央视戏曲栏目组的编导、摄影师以及演员和演出设备车出发,前往玉 村。当一帮人马行至一处铁路桥时发现,保护铁路桥而设的限高门顶部比演出设备车低,挡住了去路。
当时天气炎热,路上车辆多,演出设备车经过多次尝试仍无法过去,还造成了交通堵塞。“当时限高门的门顶不好拆,旁边一家砖厂老板又不同意暂时拆掉靠路边堆砌的砖墙,快到下午五点时演出车都还没过去,大家都急得团团转。”张百伦回忆当日的情景,因为演出设备车内的灯光配置规格不够,必须赶在傍晚时开始演出,所以演出时间也很赶。
“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暂时将限高门门顶的横铁给拆了。”张百伦说,但是15日的拍摄工作因天气原因也是一波三折。考虑到拍摄需要一个安静环境,就将15日人物采访的地点选在了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结果刚没拍多久就下雨了,随后又将拍摄地点转移到莲花湖畔的亭子内,却又因湖畔风声太大,影响录音效果,最终只好转入县人民礼堂完成拍摄。
累得饭都吃不下
“11日去龙港镇金竹茶场拍摄时,气温很高,爬到海拔700米的山顶时,拍摄栏目组的工作人员都晒伤了。”张百伦说,摄影师的机器有30多斤重,而6天近100个小时的拍摄工作中,摄影师都是机器不离身,非常辛苦;而编导则要考虑不同环境下的拍摄工作,也十分辛苦,以致于每次到了吃饭时间,他们都累得吃不下。
在去玉土免村途中受阻时,编导也很着急,为了节约时间,他只好带着演员先赶到古戏台化妆。本来定在每天6时起床准备拍摄工作,但因白天实在太累,在最后几天拍摄栏目组的工作人员都起不来了,有时甚至打几次电话都吵不醒,整个拍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想到过段时间就能在央视戏曲采风栏目中看到阳新采茶戏,就觉得这段日子吃的苦值得。”张百伦欣慰地说道,这次是继2011年阳新采茶戏走上央视戏曲频道春晚后,第二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而且这一次的专题片将会剪辑成15分钟和30分钟两个版本的,也就是说最终和观众见面时的播放时间最少是15分钟。”
据张百伦介绍,阳新采茶戏专题片预计会在6月11日的第二届湖北省采茶戏艺术节前后在央视戏曲频道亮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