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医改实施,许多惠民便民政策逐一落实。日前,不少市民表示这些政策虽好,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会碰到一些问题。
基本药物戴“紧箍咒” 医疗机构也无奈
“当了几十年医生,现在发觉真不会看病了。”近日,大冶罗家桥卫生院医生胡云(化名)发出如此感慨,有着相同感慨的还有许多基层医生,他们纷纷表示,以前是对症下药,现在是看药治病。 原来此前,有一名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来到卫生院看病,胡云检查之后,就在处方单上开了三天的基药“病毒唑”,效果一般,他心里明白,针对这类病毒最好的药物是阿昔洛韦,可它不属于基药,医院里没有,而一些常用药品像外用药和午时茶等也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明明是基药,医院里也没有。“我们科室经常为了一种药品和其他科室发生争执。”市中医院一名医生摇了摇头。 市卫生局基药科科长姜兆营表示,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都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也就是药品零差价,多少钱进来的就多少钱卖给患者,减轻了大家看病的费用,进一步规范了用药,也杜绝了以药养医的现象。 目前,大冶市实施的有600余种基本药物,基本符合患者的需求,但有的药物定价太低,厂家不愿意配送,因此频频告急。“现在基药的配送率仅在70%左右,为了缓解这个现象,我们放宽条件,医疗机构可以自行采购,但不是长久之计。”
新农合报销设“起付线” 医院标准各不同 “新农合报销本来就是一项惠民措施,但现在却设了门槛,要达到了一定金额才能报,还仅是报销差价。”金湖村民王冬英说,前段时间她老伴去卫生院看病,花了600元,但院方只给他按照400元进行报销,原因是要扣除200元的“起付线”。 记者采访得知,“起付线”一早就存在,目前全市每个医院都在执行这项规定,且不同级别的医院“起付线”标准也不一样。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200元,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就高达500元。 近日,记者来到市农合办。工作人员表示,设置“起付线”是为了使资金得到更合理的使用。“一些农村村民为了能报销得多一点,小病大治,明明门诊看得好非要住院,极大了浪费了医疗资源。” 对此,农合办主任石丛松也有同感,以前门诊报销是定额的,不管花多少只能报15元,但一旦住院的话,一百块钱仅用出15元,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钻空子。“起付线是由省里统一设置的,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资金的使用,让更多的人受益。”
卫生室建设缺资金 村民就近看病难
“瞧,我们村卫生室建得多俏皮,比城里的大医院还好些咧!”日前,记者来到罗桥大林山村卫生室,这里的居民骄傲地说道。 的确,在大林山村卫生室,医生一边帮村民看病,一边在电脑上开电子处方,“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了,除了一些基本的设备还配备了许多医疗器械,极大的满足了村民的需求。”说着,医生特意带记者来到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走了一圈,确实十分干净明亮。 然而,陈贵镇王祠村的村民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了。“我们这里的村卫生室环境很差,甚至连一些小诊所都抵不上。”王祠村村民纪宏福扯开大嗓门,言语中透着无奈。记者来到王祠村卫生室,屋内黑乎乎一片,墙面已经剥落生霉,几条木板凳和生锈的挂钩就成了输液室,里面空无一人,医务人员坐在门口静静地望着过往村民。 对此,大冶市卫生局基妇科科长吕阳表示,现在全市333个行政村有80%以上村卫生室实行标准化建设,只剩下个别经济欠发达的村,村卫生室就显得较破旧,“村卫生室建设有个过程,村里拿不出资金,难以实现标准化建设,许多患者无奈去其他地方看病,我们也在积极去缓解。”
记者 王悠 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