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新农合吹响号角,为基层就医“减负”,从此不再“小病扛”。
2013年10月28日,新农合再送福音,大病保险正式落地,为重大疾病“兜底”,再也不必“大病拖”。
今天,全市近120万参合农民正在享受新农合及其大病保险带来的双重保障。在“惠民蛋糕”的滋养下,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即将成为历史。
先“减负”,再“兜底”
农民看病有了“双保险”
“看,这次又给我报了9千多!”11月1日下午,王大爷在新农合窗口办完大病补偿手续,喜上眉梢。“去保险公司开好支票,就能在银行‘兑现’了。”
王大爷名叫王敢灯,家住干河窑台村。王敢灯算了一笔账,老伴患癌症住院,累计花费86590元,其中58682元符合新农合补偿范围,出院时就一次性报销32055元。“现在大病保险又给报了万把块,知道政府又给省了钱,老伴心都宽了。”
“听您说大娘就要开始化疗了,下次您再来,继续享受‘双保险’,一份新农合基本保障,一份大病保险追加补偿。”工作人员笑着说。
在普通农民眼里,生了病能负担得起,便是最大的幸福。据了解,新农合大病保险从今年初开始统计,10月28日后兑现补偿,截至目前,已为5557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233万元。
不限次,不封顶
自付8000元可获补偿
“新农合实施以来,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但受资金规模限制,一些大病患者仍难堪重负。如果是低收入家庭,一场大病就要倾家荡产。”市合管办主任郭秋生说,在大病保险推行之前,农民往往“病不起”。
何为“大病”?大病保险政策对此并未赘述,而是以医疗费用为标尺进行界别——群众患病无论病种,只要自付费用超过起付线便可享受大病保险。且当年参合人员,自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对象。
完全以医疗费用为标准,不限制病种和药物,不限制报销次数,不规定封顶额度,对患者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有了大病保险这一有力‘兜底’,农民在大病风险中不至于孤立无援。”郭秋生介绍,今年我市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统一为8000元,补偿额度分为三档:个人自负8000元—3万元报销50%,3万元—5万元报销60%,5万元以上报销70%。
两张牌一条心
竞争助推好政策“落地”
今年3月,全省大病保险“风声”传来,我市顺势而动,挂横幅、发传单、送短信,实现政策早知晓,方案早制定。
政策惠民,更需服务便民,方能赢得民心。我市坚持创新思维,引入竞争机制,助推好政策“落地”。
依照省级政策要求,市合管办选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为大病保险承办机构。两张牌,一条心,以一年为周期签订合同,以群众满意度为优先续约标准。
“经办机构必须出实招、想妙招,不断简化手续,加快流程,才能获得群众认可。”郭秋生说,“有这种‘比服务、拼效率’的良性竞争机制,‘冬天里的一把火’一定会越烧越旺!”
现在,两家承保公司均在新农合大厅开设窗口,参合患者只需凭新农合出具的结算单、户口本及身份证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当场办结补偿手续,及时兑现补偿费用。(记者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