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
|
“排”有除去、推开、摆成行列、排成的行列、军队编制单位、练习演戏、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等基本义,“市”则有“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买卖货物”、“城市”、“行政区划单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等基本义。以“排”、“市”二字命名的排市镇,它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因竹排运输成市
大部分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排市”这一叫法由来已久,名字背后的那一段故事则渐渐被人淡忘。
“排市,处后垴山北麓,富水之滨,明代已定名。民国时屡为区、乡驻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阳新县委、阳新县苏维埃政府驻地。1951年10月起,历为区、公社驻地,1984年设镇。”这是《阳新县志》有关地理、集镇的篇章中关于排市的记载。
“排市”是因何而得名的呢?在1984年版的《阳新县地名志》中记载,早年夹河两岸都有闹市集镇,河上常有竹木排停靠,故名“排市”,是阳新县内自古有名的集镇之一。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临河就意味着交通便利。早年陆运不发达,龙港的货运往往是通过富河,经由排市,运送到富池或者长江口。《阳新县地名志》中还提到,早年排市镇上商业发达,曾因竹木和鱼市兴隆著名,原有一条合面街(两侧都有房屋的街道),沿富河布局,东西走向,石板街面,长600米,宽5米,房屋建筑都是青砖布瓦房,大部分有木板铺面,街沿河岸一侧以块石护坡,间有条石台阶。
快捷陆运代替水运
“‘排市’中的‘排’就是‘竹排’,1987年我在排市工作时,还见过竹排运木材的。”兴国镇广电服务中心主任余长斌说,之所以形成“排市”,是因为排市位于富河的中上游,且水面平,适合竹排停歇。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富河上的竹排已经很少了。今年82岁的县粮食局退休老人万正午年轻时,做过粮食运送管理工作,至今还对富河上的竹排水运有着很深印象。“‘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样的景象在富河流域也有过。1954年早春,龙港萧家祠作为中央公粮仓库阳新第四支库,收储了大量首批统购粮,需要集运到县城国库,那时就是用竹排运送的。”万正午回忆,那次他们要执行的调拨令任务是40万斤粮食,当时一共组织了50多条竹排参加,每排装载量1000多斤。
“每装好一条排,将排迁移,排工就开始忙碌了,时而下水推滩,时而上岸背纤。为了相互帮助和照应,排工约定在渡口集结,凑齐十来条排相伴为一组,分批次从龙港进入富河。”万正午说:“富河是主河道,河床渐宽,排可鱼贯而行,从排市钟家祠堂门前向上游望去,富河上的竹排恰似一条游龙顺流蜿蜒而下,纷至沓来,舳舻相继,至今还能依稀记得两岸群众和孩子听到号子手‘啊’‘嗬’号子声时,欢呼雀跃的情景。”
“那是多么壮观的一道风景啊。”万正午感叹,那时除了运粮,还能看到很多运农副产品的竹排,河面上一派繁忙景象。不过,万正午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陆路交通不断发展,便利快捷的陆路交通慢慢代替了富河上的排运,排市也渐渐成为一个地名,不见了万正午记忆中的忙碌排运。来源:今日阳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