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食花习俗 自然界中的鲜花在人们生活中亦常被称为花卉,她五颜六色,美丽而芬芳,谢了会再开,一季季盛放如初,循环反复,给人以观赏,陶冶情操。鲜花除了她的美丽娇艳,还可以食之,正所谓“秀色可餐”。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食花,对比林黛玉《冷月葬花魂》来,此行为实属不雅。真正说来,林黛玉葬花是有心思的,她感叹的是红颜知己如同落花,希望落花“质本洁来还洁去”。惜花去葬花,还不如将其都吃进肚子里,让花香永伴。 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食花为的是充饥,用鲜花烹饪出的菜肴,也不过是极平常的粗磨饮食,更谈不上是什么膳味。 儿时,家里拮据,平时是不买鱼肉的,只有过年才有肉汤喝。不懂事的我,总认为母亲不会当家,当我看到餐桌上,一日三餐不变的是青菜萝卜时,就对母亲来一句:要是我当家,每天都可以动瓢羹。母亲无言,只是一脸的无奈。长大后,才知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吃饭亮家底才能体现出当家的智慧。时常想起来,我心存愧疚于勤俭的母亲! 家乡仙桃,农历二月二为“花朝节”,此时令节气由来已久,人们有赶花会的习俗。仙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春天处处桃花笑春风,夏天荷花仙子满湖塘,秋天芝麻开花节节高,冬天菊花傲霜怒放。食花,体现出家乡仙桃的人土风情。 可食的花有鲜货和干货之分,鲜货有菜薹、西兰花、南瓜花、槐花、荷花等;干货如黄花菜、金银花、干菊花、桂花这些。 隔生的野油菜生长得早、开花也早。初春时节,河边、湖边、路旁、麦田里的野油菜花竞相开放,一朵朵黄黄的小花散落在绿丛之中,点缀着广袤的原野。 野油菜的菜薹细小,每一株上缀着黄色的花朵,似开而未开。小时候打猪菜时,把菜薹掐一拃长的嫩巅子拿回家,先把菜薹茎去皮,掐成小段洗净,热锅中放食油,倒入菜薹爆炒片刻,配以食盐、大蒜即可起锅。吃起来甜津津、脆生生的,下饭正好。 翻年上水利,工地上断菜是经常的,水利队长发动民工到荒湖去寻野油菜、野菜薹回来做蒸菜和清炒,一是代粮,二是当菜。工地上吃饭出米是平摊,我只吃有油水烩过的蒸菜,碗里不盛米饭,自己认为这样就可以不出大米。管后勤的说蒸菜中有米粉,我只得回答他说:那就有一得一了!后来,“张哥吃蒸菜——有一得一”成为了人们一句笑料我的歇后语。民以食为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勒紧裤带饿肚子的日子! 童年时的家乡,房前屋后栽有刺槐树,五月槐花开,村子里洋溢着清香,透露着淡淡的甘甜。槐花密密匝匝堆在枝头,蜜蜂在白色的花团之间嗡嗡地戏闹着,微风吹过,阵阵花香扑鼻,让人沉醉。端阳节家家户户做糯米伏汁酒,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酒曲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大人打槐花,孩子捡槐花,择取即将开放的槐花蕾,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后,捏干水分,再拌入米酒盆里发酵好,花香沁入心脾,诱人食欲,酒香四溢,清晰透明。槐花糯米酒甘甜生津,夏天食之可以解暑。 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想起小时候的夏天,去菜园里摘回南瓜花清炒,吃起来味道鲜美。那时,吃的最多的是南瓜花炒鸡蛋,其色泽金黄诱人,味道清淡可口。 六月荷花,争奇斗艳,荷花瓣煮粥味甜鲜香,养心安神。荷花切成丝炒鳝鱼丝,味道妙极。仙桃特色美食“荷花餐”扬名荆楚。 儿时的那些食花趣事,永远也不会忘却。心中的那片野油菜花、槐树花、南瓜花、荷花,那美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花香鸟语,湖清水秀。 黄花菜,又叫忘忧草,所食的是地道的花,俗名也叫金针菇,是一种多年的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黄花菜作为菜食的配料,虽说只是在烹调时去掺上几根,但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把黄花菜用水泡开,撕成细条,洗净后就可以下锅了。用黄花菜烧肉、煮鱼汤、煨鸡汤、炖骨头汤,其味鲜美,独具风味。 西兰花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近年在仙桃部分乡镇也大面积栽培。西兰花中的营养全面,清炒西兰花清脆可口,凉拌有利于保存营养,味道鲜美。 八月桂花香。桂花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桂花也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制作各种糕点和甜食等。老家的桂花月饼是中秋节特色食品,老少皆宜。桂花带有富贵吉祥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花中自有不老方。”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多生长在沟渠道路旁及菜园篱笆边,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能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状,其效果显著。金银花花香扑鼻,金银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特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 说到金银花的香,必提到久违的墨汁香味。儿时学写毛笔字用臭墨削片去泡墨水,在墨水瓶里放几根金银花,臭墨就会变香。纸墨的香气,留给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古时食菊的最早记录,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泡水喝,也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都栽培菊花,一场小秋雨过后,开放的菊花把荒坡、堤埂装点得分外迷人。 现在,人们一般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了,食花成为一种怀旧,怀有一种青睐自然食品的心情,也注重花的祛病延年的功效。 (文/张才富.2014.07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