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王英蔡贤村八路军朱新阳烈士墓
――一座小土包孤伶伶地横卧在山边的耕地旁,无碑、无记、无名,但他却是唯一一名牺牲在阳新的八路军连长。无论是在王震将军的回忆录里,还是在王首道将军的《忆南征》中,都曾提及一位叫朱新阳的连长。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从新疆军区千里迢迢赶来的将军,点名就找朱新阳的掩埋之处,未果。90年代,县委党史办与阳新电视台的记者们再次来到蔡贤,以资料记载寻着烈士战斗、负伤、转移的路线一路寻查,终于在当地乡亲的配合下,确认了这冢无名墓就是朱新阳烈士的掩埋处。
王英王文村红军烈士墓
――这是一处发现于2008年革命遗址普查中的红军烈士墓群,它的发现是因“三槐寺”的历史探究而获得的。2008年,县委党史办公室根据上级指示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来到这里时,老人们不仅对1934年的王文战役的场景记忆犹新,而且对隐藏于山林间的“三槐寺”救治红军伤员的故事记忆深刻。随着河北指挥部第三红军医院所在地的证实,掩埋红军的墓地随之被发现。当阳新县档案局的干部们捐款修建墓碑时,大家都留有深深地歉意:我们来晚了,以至让烈士们在这荒山里做了近70余的孤魂。
三溪镇竹林村龙王冲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建于2004年,总面积187平方米,碑座约有19.35平方米,碑高11米左右,坐西向东。该碑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醒目大字,该碑文来历记载:1931年革命烈火燃遍了红色根据地,龙王冲湾成为三溪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地,1933年4月13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三溪口三分队四十余人,从后背山突然而下,包围了驻地,四面放火,顿时成一片火海,正在屋里开会的政府领导、农会代表当场烧死十余人,书记周望成、财政部长陈胜、联络员阚吕福等被杀害。
鄂东南龙港红军烈士墓林
――这里是过去的黄道垅,与龙港的白岭、鹅塘堰、旦丘等处一样,都曾是集中掩埋红军烈士的地方。他们是在战斗中负伤,转入龙港红军后方医院治疗无效而长眠于此。自上个世纪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发现后,民政部门就采取迁葬掩埋、集中管理的方式,先后将2000余名红军将士的忠骨迁到这里,与黄道垅的千余名红军烈士会合,从而形成了3011个编制的地下军团。就是这支长眠于九泉之下的军团,正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龙港曾是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大王上堰村大(小)程功佑烈士墓
――这是两位烈士的合葬墓,都叫程功佑,都是共产党员。1933年二人奉命返回家乡恢复金海地区革命斗争,后被叛徒出卖而被捕。他们致死不屈,视死如归,并且在临刑前豪言: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英勇牺牲。1968年阳新县东风区曾港人民公社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查出惩办了出卖他们的叛徒,并将二烈士迁葬一墓,立碑纪念。
白沙汪武颈村新四军夏富全烈士墓
――1942年10月22日,新四军与日军在汪武颈村附近激战,战斗中夏富全牺牲于潘云湾。战后,当地百姓将其遗体收殓掩埋,并刻石标记。1998年10月1日阳新县白沙镇人民政府、白沙镇赤马办事处、白沙镇汪武颈村委会等多个组织自发捐款修建。
龙港岩泉红军烈士陵园
――隐藏于深山里的岩泉村也曾是红军医疗机构的所在地,在历次反围剿战中,董自羊等120余位红军将士负伤后牺牲被掩埋于此。虽然规模不及黄道垅,但120名红军忠魂却始终坚守在这里,祐护着岩泉村的乡亲。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鄂东南革命烈士的场所,从1927年2月阳新惨案首批赴死的“九烈士”,到1949年10月剿匪战斗中献出生命的最后一批烈士王晶,在新民民主义革命的20余年间,30万优秀儿女的生命筑起了独立、自由、解放的历史丰碑。
阳新县排市镇中山村谈运态烈士墓
――1934年谈运态等人不幸被捕,被国民党押往阳新县城。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生前留下遗书,望革命成功。遗书大致内容:“李灿、何长工:我身陷囹圄,已做好牺牲准备,望革命成功后关照我的家人。”为纪念谈运态烈士,他的家人于1953年12月为他建了一座墓碑,以誌纪念。上世纪80年代县委根据遗书要求,妥善安置了其后代。
太子镇洪桥村樟树湾新四军无名烈士墓
――这是二处由新建、洪桥二所完全小学学生们捐资修建的烈士墓碑。当地人清楚的记得1941年农历十月初六,一群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偷袭了设在樟树湾的新四军后方被服厂。事后,百姓们在日军烧毁的房屋内找到四具新四军战士的遗体,其中有一位女战士。当地百姓,他们不希望他们被后代遗忘,每年的清明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坟上祭奠。2005年清明前,新建、洪桥二所完全小学学生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捐资修建了这二座简朴而又庄重的墓碑,让这段历史永久流传下去。
太子镇塘埠村朱塘埠湾黄凤吉烈士墓
――黄凤吉,1929年任中共阳新县委委员、金龙区区委书记。1930年5月,任中共鄂东特委委员。1930年10月,任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叛徒出卖,遭国民党部队追捕,腿伤后从劈刀堪跃入大冶湖中,牺牲后,被砍下头颅,悬挂在太子庙街南栅门头,示众9天后,由其亲属请人赎回,安息此地。1931年9月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二区命名为凤吉区。
黄颡口镇沙港村冯常甫烈士墓
――冯常甫、严佑甫、叶尚甫等三人在1929年曾被当地人民称为“革命三把斧”, 1931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在金星村汪家垴被国民党保安团包围壮烈牺牲,享年31岁。冯常甫牺牲后,当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遗体收殓。
富池沙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1978年5月1日,新建公社革命委员会为纪念在1930年前后为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而牺牲的汪宏章、汪宏权、汪宏度、汪宏云、汪宏坤、汪宏桂、汪宏炳、汪辉金、汪辉加、汪烈先、汪祖济、王忠恒、王忠干、张云寿等烈士,特修建此碑。
木港镇仓下村柯松涛烈士墓
――他是首届中共阳新县委宣传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柯松涛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转入鄂赣边区的大德山区,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28年5月,柯松涛带领武装农民袭击了双港桥徐达贞的反动民团后转移到了附近的栗子沟休息。夜晚由于叛徒的告密,不幸落入了红学会匪徒的魔掌,先后关押在洪下园的徐家祠堂和双港桥。1929年8月在江西省瑞昌县的双港桥壮烈牺牲,年仅23岁。牺牲后,家乡党组织派人将其遗体抢运回阳新安葬,1980年3月,当地百姓自发为柯松涛烈士立碑纪念。
|
|